大公產品

首頁 >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 正文

講好洛陽故事 弘揚黃河文化

時間:2019-11-26 11:26:32來源:洛陽網-洛陽日報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遊客絡繹不絕

  編者按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黃河文化的豐富內涵,為我們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洛陽日報今起推出《保護傳承 弘揚黃河文化》欄目,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挖掘講述黃河的「洛陽故事」,全面展現我市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奮勇爭先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中,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洛陽調研時,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洛陽要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上奮勇爭先。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洛陽將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全面深化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更好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的「洛陽故事」,不斷提升洛陽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擦亮「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城市名片。

  規劃引領,滋養文化沃土

  在古都洛陽,翻一頁是厚重,看一眼是風雅,品一口是文化。守着豐厚的「家底」,如何為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添翼?

  近年,洛陽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出新,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積極繁榮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努力謀求文化發展的新突破、新跨越,將洛陽的文化名片打造得更響更亮。

  在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推進實施中,洛陽市以歷史文化和山水資源為依託,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為核心,以文化旅遊產業為載體,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基礎,通過傳承展示河洛文化、推進大遺址保護、加強「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挖掘洛陽記憶,激發城市活力,提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全面釋放洛陽的文化魅力,努力建設具有洛陽特色、華夏氣派、國際水準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按照「圍繞體系推進謀划專項、圍繞專項實施抓好項目」的理念,洛陽市謀划實施了「深入研究挖掘、傳承展示河洛文化等洛陽歷史文化資源,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加強人文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洛陽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文化影響力」「全域融合發展文化旅遊業,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加快優秀文藝產品生產,編創在全國有影響的文藝精品」等一批文化傳承創新體系重大專項,實施了一攬子重點項目,不斷推動文化傳承創新走深走實。

城市書房里品書香

  文旅融合,奔向詩和遠方

  10月中旬,舉世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一個月內迎來遊客27萬人次,成為洛陽市新晉「文旅打卡地」。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為公眾揭開了「華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紗,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華文明源頭的橋樑。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走紅」,是洛陽市積極打造「新三篇」,加快推動文旅融合的生動體現。

  文旅融合,重在融合。近年,洛陽市持續在「融」字上下功夫,堅持用文化的理念支撐旅遊,用旅遊的方式發展文化,體現融的理念、找准融的業態、發揮融的效果,推動文化與旅遊從「物理組合」邁向「化學反應」,讓詩和遠方完美交融。

  提升「老三篇」,打造「新三篇」。文旅融合在內涵和外延上都實現了新發展。通過提升白馬寺、關林景區數字化、智慧化和周邊基礎設施,讓「老三篇」真正亮起來;推動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九洲池、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實現「四點一區」格局,「博物館之都」建設加速提質,把「新三篇」響亮推出來。

  河洛文化影響更加廣泛。古都論壇、大運河論壇、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河洛文化傳承創新研討會……一批高質量的盛會在洛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河洛文化展開熱烈研討,擦亮了古都洛陽的金質名片。

  非遺保護闊步前行。《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出台,非遺保護措施更加具體詳細。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保護體系,連年舉辦「河洛飛花」系列非遺展示、展演等活動,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宣傳活動。

  文化產業迎來黃金時代。舉辦中原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出台《洛陽市文化產業轉型行動計划》等政策,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文藝精品香飄海外。依託河洛文化,一大批具有正確政治立場、深刻思想內涵、感人藝術魅力的舞台藝術作品登上舞台,舞劇《關公》等精品劇目赴海外交流演出。

  文化惠民潤澤民心。廣播電視全覆蓋,城市書房遍地開花,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深入基層為群眾送上文化大餐,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洛陽,文旅融合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奮勇爭先,擔起洛陽使命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一篇必須做好的「大文章」。前不久召開的全市重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洛陽市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思路舉措。

  持續抓好資源保護。以大遺址保護展示、「博物館之都」建設、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等為抓手,加大對各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對全市紅色資源和沿黃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有序推進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二里頭遺址等大遺址保護展示一攬子工程,讓安靜的文化遺產通過活態傳承變成有溫度、有生命的「教科書」。

  持續抓好文旅融合。在推進「全域游」上下功夫,融合好「水」「綠」「文」「業」,讓洛陽全域既有高顏值又有好氣質。在唱響「四季歌」上下功夫,推出時令性強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讓遊客一年四季都能游在洛陽。在擦亮「老三篇」上下功夫,融入「國際范」「科技味」的表達方式。在打造「新三篇」上下功夫,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形成新的「文旅打卡地」。

  持續抓好整體提升。統籌「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全要素,讓遊客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進一步培育文化旅遊領域的消費熱點,深入發展文化體驗游、鄉村民宿游、休閑度假游、生態和諧游、城市購物游、工業遺產游、研學知識游、紅色教育游、康養體育游等新業態,開發具有洛陽特色的文創產品。

  萬里征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啟程。洛陽市將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更好擔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洛陽使命」,加快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洛陽文化」更好地熔鑄于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洛陽日報記者 朱艷艷/文 記者 魯博/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