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院8月28日重開,因疫情壓抑了數月的市民大排長龍買飛睇戲,過去一個周末票房收益不俗。與此同時,擱置了5個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也改為線上舉辦(FILMART Online),包括愛奇藝(中國內地)、新麗傳媒(中國內地)、GSMA(英國)、亞馬遜網絡服務(美國)、進昂(亞洲)科技(中國香港)、Media Partners Asia(新加坡)、MX Player(印度)、WebTVAsia(馬來西亞)在內,環球影視娛樂業界共聚雲端,透過6場線上論壇多角度剖析行業動向,聚焦疫后全球影視市場發展趨勢,探討危情下的機遇與轉變。
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疫情的爆發,嚴重衝擊全球線下影視行業:《蝙蝠俠》、《007:生死交戰》、《F9狂野時速》等大量影片被迫推遲上映,整個產業幾乎處於停工狀態。原定今年3月舉辦、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上周以線上形式姍姍來遲。疫情后的影視發展方向自然成為今屆FILMART的重要主題。
視頻平台的春天
電影撤檔,影院關門,中小院線面臨倒閉岌岌可危,根據此前「香港影業協會」報告,今年上半年香港票房總收入不足3億港元,同比下跌幅度超過七成。就在疫情下院線受創堪稱慘烈的同時,視頻平台迎來春天。無論是保持社交距離、居家隔離,還是空閒時間的增加,都助力了在線文娛市場的迅速發展。「春節期間,騰訊、愛奇藝的日活用戶數均達2億以上,主流視頻網站的會員同比增長數量可觀。」艾媒諮詢集團CEO及首席分析師張毅參與「香港國際影視展(線上版)」論壇,以「后疫情時代──中國影視生態復甦與趨勢研讀」為講題,預判:「今年中國在線文娛市場將超過5000億人民幣。」
「過去一部電影有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基本就能取得不錯的收益。未來,平台的選擇也會成為影響電影票房的重要因素。」張毅說。以徐崢執導的電影《囧媽》為例,今年春節前夕,面臨不可預測的疫情形勢,《囧媽》電影發行公司為求票房生路,將電影以6.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字節跳動,在其旗下「西瓜視頻」等平台上免費播放,成為今年春節檔幾乎唯一一部在商業上收益的電影。
張毅提到,「如西瓜視頻這樣的新興視頻平台,願意花數億的價格,購買優質的電影版權,從而挑戰傳統主流視頻平台。這是電影行業的機會。」之后如港產片《肥龍過江》在內地放棄院線,荷里活今年的焦點之作《花木蘭》歐美地區轉至迪士尼串流平台付費播放,愈來愈多院線商業電影宣布轉戰線上平台,檸萌影業高級執行副總裁周元在同日舉行的「乘危而起 打破僵局──中國影視展望」論壇中認為,串流平台已經成為電影發行的重要渠道之一,「線上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製作者需要了解最適合自己作品的發行形式,結合線上線下、商業或免費發行策略。」
除了衝擊過去院線獨大的電影發行渠道外,線上視頻平台還在重新定價市場。上個月《花木蘭》在爭議聲中,咬住了29.99美元的線上付費觀看價格,「無論是《花木蘭》,還是內地視頻網站當前會員12元(人民幣)、非會員24元(人民幣)的觀影付費,都超過了過去的定價體系。」新麗傳媒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李寧說。而他相信,這為整個電影行業開拓了更多的資源回收的可能性,「電影藝術的發展本身就是在不斷地創新的,宣傳發行也要圍繞時代的進步不斷創新。中國市場因為互聯網視頻公司發達,有非常多元和可觀的變現渠道。」
內地市場期待爆發
上周一件大事是香港戲院解封。上畫的有《屍殺半島》、《憤路狂逃》、《鬥地主》等新片,也有闊別數月、再度上映的《幻愛》、《叔.叔》、《金都》等港產片,其中由姜棟元主演的《屍殺半島》首日票房逾110萬港元,不少市民排隊買飛,只因居家抗疫憋太久。
內地情況類似。院線恢復一個多月,在電影院隔座售票、最高50%上座率限制的前提下,不僅出現了《八佰》這樣票房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現象級電影,更有七夕當天電影市場大爆發,報收5.2億,僅略遜去年同日的5.79億。隨着內地對疫情控制得當,市民生活逐漸正常化,經濟開始恢復,論壇預測中國市場在下半年將成為全球電影市場主要的增長點,國產片或迎來機會。
「目前全球市場重點電影多會放在明年,全球超級製作的大片也更多的會在明年上映。」李寧說。
因此今年下半年的市場,尤其是「十一」黃金周,將會成為國產電影重要的檔期,「《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等電影都會在十一期間上映,如果票房成績能像七夕一樣井噴的話,相信會給與接下來的電影投資、製作很強的信心。」
(數據來源:艾媒數據中心;FILMART「展望未來—媒體娛樂前景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