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河南 > 正文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全面記述中原武術起源發展過程

時間:2021-01-07 15:18:18來源:大公網

  歷時6年,《河南省武術志》由河南省體育局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員編撰完成,日前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首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中國內地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

  1月7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河南省武術志》的主要內容及其他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河南省武術志》撰稿團隊由河南大學、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武術、史志方面近20位教授、博士組成,各市、縣武術協會也組織相關人員參與撰稿。

  該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12章、約120萬字,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空間以河南為主,延展至古代中原地理區域。

  該志貫通「厚今薄古、秉筆直書、尊重史事、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則,記述在河南發源的少林、太極(含和式)、萇家拳等3個具有重要影響的拳種以及在河南頗具規模、有所創新發展的心意六合拳、梅花拳、查拳、王堡槍法等4個拳種。該志概括了拳種的基本特點,輯錄其代表性拳譜拳訣,以備閱讀者和習練者收藏。

  此外,該志又選取全省10個省轄市28個在當地有影響並被納入到省、市非遺保護名錄中的拳種予以記載,以彰顯河南武術的普及程度。

  該志還開設武術人物專章,分別從傳略、簡介、名表三個層次加以記載,共匯集了596人,其中傳略記載44人,簡介記載51人。這是迄今為止,收錄河南省從事武術傳承、比賽、教學、研究等較為齊全的名錄。

  該志記述了武術教育、段位制開展、國內外演藝交流、武術產業等內容,大大拓寬了武術活動的視域,體現了新時代武術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河南省武術志》的出版將對河南省武術運動發展具有指導、交流和借鑒作用。志書從理論的高度梳理了河南武術文化、武術運動的現狀,記錄河南武術篳路藍縷、曲折輝煌的歷史,必將對河南體育事業的發展,特別是以武術為代表的競技武術和群眾武術的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河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萬旭透露,該局計划向全國各省圖書館、各大院校圖書館及體育院校圖書館贈送志書,以期發揮志書更加廣泛、更加持久的作用。

  中原武術名揚四海,技冠神州。河南武術不僅有厚重的文化積澱,還形成了富含中原文化特色的武術體系。有上千年歷史的少林功夫禪武合一、威震八方,有「天下武功莫不讓少林」之謂;太極武術剛柔並濟、內外兼修,全球有1億多人練習,被稱為「21世紀健身工程」;形意拳、通背拳、萇家拳等也都對中國武術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慕名專程造訪少林寺,國際奧委會前主席羅格也曾在鄭州觀看武術比賽,都深為功夫的魅力所折服。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少林、太極兩大武術拳種就成為助推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平台、展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體育事業發展的引擎。

  進入新時代,河南武術事業在競技比賽、賡續傳承、全民健身、藝術展演、非遺保護、國際交流、學校教育、段位評選等諸多方面健康發展,其意義已超出了一般體育項目的範疇,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中原傳統文化復興強大的生命力。

  目前,武術不但受到廣大華人的喜愛,也受到國外政要和人士的熱捧,全球有3 億多人練習太極拳,每年到少林寺學拳的達到12.8 萬人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