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文化什錦\羅丹塑巴爾扎克\海 龍

時間:2019-12-30 09:31:36來源:大公網

羅丹雕塑作品《巴爾扎克》\資料圖片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個著名的羅丹走廊。這個走廊裏永久呈現這位雕塑大師的傑作。走廊夠大,但大都會所存羅丹作品更多,所以館方要經常重新排列組合、巡迴布展,把羅丹的作品以不同主題呈現,讓更多庫存作品得以跟觀眾見面。最近讓我感到新奇的是將一組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塑像以示範的形式集中呈現,予人較強的視覺衝擊和新的感受。

  一八九一年,法國作家協會請當時正值創作盛年的雕塑家羅丹為巴爾扎克造一尊塑像。羅丹本人也是巴爾扎克的崇拜者,便欣然接受了邀請。但他並沒像以往那樣盡快進入創作,而是把這件事看得非常鄭重。他首先要再讀巴爾扎克,力圖理解這位文壇巨匠的心靈世界和創造精神。他認為熟悉作家和他創造的人物是把握作家精神內涵的捷徑。

  接着,他又多次到巴爾扎克故鄉都蘭省的鄉下去了解他的生境和成長,特別是在那兒找了不同的模特兒來模擬、體現巴爾扎克的外形、體態性情和神貌。羅丹視此任務非常神聖,全力以赴耗盡心力從事創作,精益求精揣摩作家的心態。他不僅僅把為巴爾扎克造像看成是一件工作,更看成是一個使命。其間,塑像委託人暨作協幾次催他完工,他早就超過了原定一年半交工的期限。到了一八九四年,法國作協甚至要採取法律程序毀約,但是羅丹一次次要求延期;直到一八九八年羅丹才最後交出了後來他轟動世界的「巴爾扎克像」。

  可是,這件名作在當年卻引來了惡評如潮。今天,這雕像已然世界著名且家喻戶曉了。但是羅丹藝術感覺太超前了,他的嘔心瀝血之作為當時人們不能理解,更不願欣賞。一時間,各種抨擊甚囂塵上:它被譏為粗製濫造、怪異、病態,「一堆煤」等惡毒的評論。最後,法國作協拒收。而一批聲譽卓著的作家和藝術家如左拉、法郎士、莫奈、德彪西等人則盛讚、支持羅丹,因此引起了社會上的軒然大波。

  很顯然,這次嘗試在當時失敗了。羅丹決定把作品收回到自己的創作室、退還了費用,自己舔乾傷口。但他相信自己是對的,他有信心終有一天世人能夠看出此作的不朽價值。可惜,他沒能活着看到自己的成功。一九三九年,巴黎人終於將它矗立在了巴黎,但此時距羅丹去世已二十二年了。

  為塑巴爾扎克,羅丹所費心血最多。他自認為這是其一生的巔峰之作。醞釀期間,他共創作了約五十個小樣與習作。他聲稱,除了形似,他更注重精神世界亦即神似。最後定稿他選用了穿睡衣的巴爾扎克也是爭論的一個焦點。因為那時人們觀念還比較拘謹,認為名作家巴爾扎克應該高大上且亮麗光鮮。讓他穿睡衣出場似嫌猥瑣。但羅丹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巴爾扎克一生夜間寫作無比勤奮,羅丹選用他夜間寫作喘息散步的間隙來表現這頭文學雄獅的氣象最能體現巴爾扎克精神。

  這種看似大寫意的表現手法其實最為不易創作。羅丹是現實主義精雕細刻的能手。他美輪美奐的大理石雕塑曾讓世人有耳目一新的振奮。但他覺得不用「大寫意」則不能表現巴爾扎克的精、氣、神和磅礴、汪洋恣肆的創作生命力。這看似粗糙的雕像其實充滿了細節的真實。據考,當年羅丹甚至費盡周折找到了巴爾扎克的裁縫來了解他的身材和衣飾的細節。

  其實,羅丹塑巴爾扎克也是在塑他自己。他們有着共同的身世、共同的抱負和天才,也有着共同的理想;他們當然會惺惺相惜,抒發共有的雄心並引領世人前衛的藝術理念。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