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苏伊士运河“寻海盗”记\邓钜川 文、图

時間:2019-12-27 10:06:01來源:大公网

邮轮进入苏伊士运河

  一九七四年,某香港货轮运载一批日用品从上海到东欧的阿尔巴尼亚。由於当时苏伊士运河被封锁,货船不得不南下绕过非洲好望角,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沿西非洲大陆海岸往北航行,到北非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比走苏伊士运河多了近半个月的航程。笔者当时是货轮上的报务员。次年运河重开。事隔四十多年,笔者乘搭邮轮环球一周,从日本出发一路向西,其中靠港阿尔巴尼亚都拉斯一站同当年的货轮一样的航线。这一次理所当然是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有机会目睹运河两岸风光了。经过印度洋时刚好避开了恶劣天气,不过,却是海盗最活跃的时候。

  与海盗缘悭一面

乘客过河时拍照留念

  邮轮上的乘客向他们热烈招手,守护运河的埃及士兵毫无反应。

  邮轮渐渐靠近危险水域,船内气氛也因而紧张起来,船员加强巡视窗户有否漏光,包括客舱。船方广播和船报告示,那几日将有一艘军舰近距离护航和平号,直至红海的曼德海峡。

  第一日清晨,薄雾笼罩着亚丁湾海面,6时许,离邮轮右舷一公里左右位置,隐约看见一艘灰色军舰。太阳升起,雾霾渐渐散去和彼此距离拉近,军舰清晰可见,军舰附近尚有一架直升飞机盘旋。我们发现前后也有两艘货轮与和平号同向航行。由於有军舰护航,船内的紧张情绪得以缓和。

  晴空万里,海平如镜,乘客被允许白天在10楼的甲板走动。部分乘客希望一睹海盗真容,个别人还準备了单反长镜或望远镜守株待兔。然而,海面偶尔出现顽皮的海豚和来回觅食的海鸥外,未见其他物体出现。过去,许多渔船在这一带海域捕鱼,现在,正常的渔船都不敢进来,否则,不是被海盗劫掠,就是被驱赶。看来和平号与海盗缘悭一面了。

  第三日上午10点,邮轮穿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军舰与和平号互相鸣笛致意,然后军舰随即离去。在警戒水域航行期间,肉眼所见似未发现海盗船隻出没。后来船长在閒聊中透露,其实那三天时间,驾驶台的雷达显示,前后超过30艘疑似海盗船出现过,可能慑於军舰而不敢妄动而已,避免引起乘客恐慌,船长当时没有公布有关情况。

  和平号於第三日清晨抵达苏伊士运河南端入口等候区下锚。过往等候入河时间通常为两天,甚至更久。听老海员说,因为过河时间太长,其间,有小贩上船做生意,卖土特产、纪念品或食物,甚至按摩服务。船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小偷也会伺机而动,船员进出房间都要上锁,步步为营。2015年新运河通航后,等候入河时间最快为3小时,单向航行改为双向航行,通过全程时间由18小时缩短为11小时。上述热闹情况已不多见。

  和平号於中午时分在领航员登船后,缓缓开进苏伊士运河。部分乘客早已拥到甲板的各个位置,船头甲板特别临时开放,方便乘客观赏运河景色。

  甫驶入苏伊士运河,即感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两岸好似被雾霾笼罩着,远处的景物朦胧不清。船员解释,那是因为苏伊士运河位处沙漠地带,气温高,暴晒下地面出现“水气”,同时由於不断吹起的沙尘,引致视野模糊,并非雾霾。

  运河沿途说不上景色优美,无人地带居多,倒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碉堡和全副武装的士兵,俨如一道风景线。邮轮上的乘客向他们热烈招手,守护“国宝”(运河)的埃及士兵毫无反应。

  堪称埃及“金库”

邮轮在红海上举行运动会

  有人说,埃及躺着都能靠运河挣钱过日子。就因为如此“贵重”,苏伊士运河好像一座金库,所以特别刁鬥森严。

  苏伊士运河不仅为世界海上交通与经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运河的控制者埃及带来了无尽的滚滚财源,仅靠收取运河通行费,每年就获得超过54亿美元的巨额财政收入,预测数字还会逐年上升。有人说,埃及躺着都能靠运河挣钱过日子。就因为如此“贵重”,苏伊士运河好像一座金库,所以特别刁鬥森严。

  如果从陆上参观苏伊士运河,绝对不可能像邮轮上的乘客如此近距离观光,只可隔着重重铁丝网远眺运河芳容,稍一走近,陀枪实弹的军人马上迎过来,绝不让任何人越雷池半步。这是曾经参加埃及遊的朋友告诉我。

  苏伊士运河最耀眼的景点应是运河公路大桥,巨大的斜拉吊桥凌空飞跃两岸,非常壮观,这是由日本援建的一座跨河大桥。国土跨亚非两大洲的埃及,苏伊士运河一直把西奈半岛分割在东边,并长期为以色列佔领。1989年以色列撤出后,西奈完整地回到了埃及怀抱。苏伊士运河大桥的建成,使埃及的非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紧紧相连。这座大桥长9500米,宽20米,主桥高70米,可容许68米高的船隻通过。邮轮经过大桥时,日本乘客特别兴奋。

  当看到岸边三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时,显示邮轮到了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尽头。闷热的沙漠天气渐渐变得清爽凉快,邮轮即将进入地中海了。成群的海鸥绕着和平号飞舞,似在迎接来自东方的客人。

  邮轮驶进“危险区”

国际军舰为邮轮护航

  民不聊生,许多原是善良的渔民被迫铤而走险,加入海盗的行列。

  从亚洲到苏伊士运河,正常航线是横渡印度洋,经过亚丁湾,然后进入红海。这样必然经过海盗活跃的索马里海域。要不,就避开这区域,环绕非洲大陆一周,然后进入地中海。然而,只争朝夕,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谁会选择这条航线呢?因而多数的船东还是冒险选择前者。

  索马里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加上连年战乱,粮食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和自然灾害更加剧了国内危机。治安恶化有增无减,针对援助机构人员的袭击事件频频发生,国际救援组织大多已撤离索马里。民不聊生,许多原是善良的渔民被迫铤而走险,加入海盗的行列。

  每年经过索马里海域进入红海的船隻近5万艘,这条重要国际航道为索马里海盗提供了大量下手的目标。同时,被劫船隻的船东往往採取妥协的方式处理劫持事件,这一心理也被海盗掌握,这样便养大养壮了索马里海盗。除海盗人数增加外,海盗的装备也不断更新,不再使用木船、绳索、大刀、长矛等传统工具。快艇、重型武器和现代化的卫星通信等高科技被应用在劫持活动中,使攻击範围从索马里沿岸扩展到数百公里之外的公海。国际社会不能坐视不理了,因而组织各国军舰护航,抗击海盗。索马里海盗心狠手辣,碰到国际海军舰艇就把被劫持的人员放到甲板上,若海军採取强硬手段,就以杀死人质作威胁。为了保护被劫持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时国际军舰只能让步,这样就使得海盗得寸进尺,气焰更加嚣张。另外,一些海盗组织甚至得到本国军阀的支持,令他们更加有恃无恐。

  聪明的海盗多数选择容易下手的对象作为目标,譬如体积较小,速度较慢的船隻。高速的巨型邮轮这样大块的肥肉很难吞得下,或许不会成为海盗的目标,但仍要防患於未然。因此,邮轮进入“危险区”之前,必须作出必要的措施,进行防盗演练,指示乘客万一海盗佔领邮轮时如何应付。

  许多人看过一些有关海盗劫持船隻的电影,或听过有关的新闻,当进入海盗活跃水域时,难免忐忑不安,和平号船方处理得很好,严阵以待,又不过分渲染,多数客人泰然淡定。船方日夜加强监视海面动静,晚间将所有靠船旁的窗户用厚黑布封闭,防止灯光外泄,晚上临时禁止乘客踏上甲板範围。

  印度洋的季风性特征导致海面状况複杂多变,每年6月到8月最糟糕,海面巨浪有时达到10多米高。9月到次年5月较为平静,我们经过印度洋时是秋季,刚好避开了恶劣天气。不过,这段时间却是海盗最活跃的时候。

  运河的故事

运河沿岸的城镇

  来往苏伊士运河船隻的通行费,与侨汇、旅遊、石油一同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

  苏伊士运河全长190公里,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红海边的苏伊士城。整条是无闸明渠,全线基本为直线,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新运河开通前的单向航行时期,这些湖泊是临时等候区。

  运河的开凿历史远溯至公元前1874年埃及第十二王朝,为了便於直接贸易,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下令挖掘了一条“东西方向”的运河,通过尼罗河及其支流将地中海与红海连接起来。此后经历无数次的变故,直到1956年,运河终於被埃及收归国有。

  但好景不常,1956年,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为期一周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由於战争的破坏和沉没船隻的堵塞,导致了运河被关闭,到了1957年在联合国帮助下被清理后重开。1967年,六日战争爆发,埃及下令无限期关闭属於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的航段内多处凿沉船隻来封锁航道,炸毁了一处桥樑,在运河中布放水雷等措施,防止对岸的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运河又再次被关闭长达8年。1974年联合国维和部队入驻西奈半岛,次年6月,苏伊士运河再度重开至今。

  世界上适合海运的人工运河中,其过往船隻之多,货运量之大,苏伊士运河位居第一。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来往船隻的通行费,与侨汇、旅遊、石油一同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

  为适应日益繁忙的海运需要,2015年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来往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航运变得更加畅顺。

  交通:

  若从陆上观光,开罗包车去苏伊士运河约两小时车程。没有定点定时的公车前往,遊客通常是参团一天遊走几个景点,参观运河只是其中一站。乘搭邮轮是唯一近距离观看及可窥苏伊士运河全貌的方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