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文化什錦\侯王廟一塊奇匾\裘 琪

時間:2019-10-28 08:55:25來源:大公報

  圖:懸掛於九龍城侯王廟內的「折洋鋤盜」牌匾\作者攝

  香港廟宇奇多,僅侯王廟就有八座,其中故事最多的,固然要數九龍城侯王廟了。

  九龍城侯王廟傳說特別多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南宋二王(益王趙昰和衛王趙昺兩兄弟)都曾在這裏住過。要說侯王廟的故事,不能不略提一下二王的歷史。

  公元一二七六年,元兵攻陷南宋首都臨安(杭州),恭帝與全太后被挾北去,其餘王室帝裔南奔逃亡至福州時,年僅九歲的趙昰被立為帝,其弟趙昺則封為衛王。由於元兵窮追不捨,二王再輾轉逃至香港的九龍官富場(宋朝大型官方鹽場,今九龍灣及土瓜灣、觀塘一帶)。

  官富場當時由鹽官嚴益彰駐管,除有屯兵和財力基礎外,還有「摧鋒水軍」駐守,故帝昰有意在此經營,以作反攻基地。

  九龍城侯王廟又稱「楊侯王廟」,楊侯王指的是何人,與二王又有何關係,歷來傳說紛紜。據清代探花、東莞人陳伯陶於一九一七年所撰《新修侯王廟聖史碑》所載,楊侯王是指楊淑妃之兄弟楊亮節,他與帝昰一同南下,可能死於官富場。由於楊亮節對宋室立下不少功勞,所以生時被封為「侯」,死後更被封為「王」。當地人因感於其忠義,所以立「侯王廟」以紀念他。

  而今九龍城侯王廟內,有一塊牌匾,寫的是「折洋鋤盜」四個大字,一般人實在不好理解。原來,此奇匾是在清光緒十四年由大鵬協副將何長清所立的,卻與宋末的楊亮節無關。

  據說,清末有個綽號「花旦滿」的劇盜,橫行九龍和港島兩岸,身為九龍城武官的何長清,出盡法寶,始終無法將大盜「花旦滿」擒捕,於是到侯王廟來求籤,請示捉拿大盜之法。

  當時,籤中所述的事跡是「三寶太監下西洋」,何長清靈機一觸,認為「西洋」乃指澳門(因葡人又稱西洋人),於是派千總賴因芬到澳門偵查,果然查獲花旦滿正在澳門逍遙快活。何長清遂知會澳門,合力將花旦滿拘捕,並押返九龍城正法。牌匾上寫的「折洋鋤盜」,即是此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