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去世,各種關於他離世的報道和蔡瀾「現身說法」的短視頻鋪天蓋地而來。這幾天只要打開手機,總能看到有關蔡瀾的消息,以及他面帶微笑以渾厚的嗓音和「南洋」普通話娓娓道來的人生經驗。蔡瀾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原籍廣東出生在新加坡長居香港,是影評人也是電影製作人,是美食家也是餐飲企業老闆,能寫散文也能寫書法,能主持電視節目也擅長收集古董字畫,愛江山(喜歡旅遊)也愛美人(據說有一個相伴終身的妻子和很多談過戀愛的情人)──因為財力雄厚財務自由,所以能帶着一眾美女泡溫泉走世界吃美食。多才又多藝多金且多情的蔡瀾,簡直就是成功人士的標本人生贏家的楷模。
有充足的金錢為堅強後盾,蔡瀾得以到處宣揚他的「體驗」人生觀和「活過」價值觀。他說人生在世重在「體驗」,人到這個世界上來,無論喜怒哀樂,貧富貴賤,只要你「體驗」過了,不管「成功」與否,人生就值得了;而人在世界上行走,只要能「活」就是勝利,只要「活過」就是成功。「人真正在世上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所以該吃吃,該玩玩,少操心,少辛勞,多養身,多養心,想去哪裏就去哪裏」,「生活一分鐘,快活六十秒」,疾病和死亡會隨時來臨,「別再操心這個操心那個了」,「別人有別人的生活」,「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日子,靜下心來養好自己的身體,別給自己添堵,也別給別人添麻煩」,「你開開心心的,就是對自己的善待」。
蔡瀾的這種「體驗」人生觀和「活過」價值觀,頗具心靈雞湯的味道。你說它有理吧,似乎在「通透」之中也暗含消極的「躺平」意味;你說它沒理吧,它又能促使人們在終極的意義上思考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究竟何在。該聽蔡瀾的這番「教導」從此「獨善其身」呢,還是不聽他的這一套奮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對社會多做貢獻呢?這還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