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汪曾祺的「土」與北京的樹/劉俊

時間:2019-09-24 08:30:21來源:大公報

  都知道汪曾祺是個作家。汪曾祺寫小說也寫散文,還寫過戲,著名的樣板戲《沙家浜》,他是寫手之一。汪曾祺的小說和散文,有士大夫氣,也有民俗風;有抒情氣質,也有人道情懷──所以有「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之稱,也被視為是「革命時代的士大夫」。

  士大夫氣也好,民俗風也罷,都是中國「土產」,再加上樣板戲(傳統戲曲的現代變種),給人的感覺好像汪曾祺比較「土」,地氣是接了,但似乎缺乏洋派的「摩登」。其實汪曾祺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晚年也跑過香港和美國等很多地方,再看他的文學視野,從契訶夫到伍爾夫,從奧登到里爾克,視野開闊得很,顯見得他一點也不土,「摩登」着呢。

  汪曾祺到過香港。他曾寫過一篇文章,叫《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比較他認知的香港和北京。他看到的香港「多高樓,無大樹」,「這個城市,五光十色,只是缺少必要的、足夠的綠」,就連大嶼山的山上,也沒有「大樹」。雖然「半山有樹。山頂有樹。只是似乎沒有人注意這些樹,欣賞這些樹。樹被人忽略了。」而他居住的北京呢?北京有大柏樹,有白皮松,「至少在明朝的時候,北京的大樹就有了名了。北京有大樹,北京才成其為北京」。

  汪曾祺也去過美國。那是應聶華苓之邀,赴愛荷華大學參與「國際寫作計劃」──聶華苓夫婦當初創辦這個「Program」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作家們提供一個「放鬆心情、交流文學、了解美國」的「休閒」平台。汪曾祺那次在美國,跑了伊利諾州的林肯故居和桑德堡故居,也參觀了愛荷華州的鄉村、工廠、保險公司和「活歷史農莊」。美國行給汪曾祺帶來的感受之一是:美國年輕,樹也年輕,「像北京中山公園、天壇那樣的五百年以上的柏樹,是找不出來的」。

  看來汪曾祺不管走到哪兒,都忘不了「北京的樹」。如同他的文學視野再怎麼「全球化」,他還是立足於士大夫氣和民俗風的「土」──那是他文學的「北京的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