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狹小,平常走在路上,都要左閃右躲,以免碰到別人,下雨天時就更是難行,因為撐着傘的人迎面而來,很少是顧着對方會不會閃避的。所以在下雨天走路,需要的是眼觀四方的視力,如果視力有問題看不清來的人和傘,不小心便會被傘骨打到。
以前看過一個笑話說,有個人平常不戴墨鏡,偏偏在下雨天才戴上,問他為什麼?回答說就是為了避免被雨傘打到眼睛。現在想來,這倒不一定是笑話,而是真的可以擋一擋被傘骨打到眼睛,也說不定。
也曾看過一個外國笑話,說有一個人常常生病,卻從未得過眼疾。有一天眼睛紅腫,去看醫生,醫生給了他眼藥水,他拿在手上問,是飯後滴還是飯前滴?
眼的意義蠻多的。比如像下圍棋,如果棋子連接處不能造出兩隻眼,就會被對手吃掉,而在生死關頭的時候,就要靠互相打劫其中一個眼位來求生。我們常說有板有眼,這眼指的是樂曲的節拍。我曾到肇慶旅遊,生平喜歡書畫的朋友,特別要我在那裡幫忙買一塊有眼的端硯。宋代的蘇易簡在《硯譜》裡說:「端石有眼者為貴,謂之鸜鵒眼。石文精美,如木有節。」如果給你一根筷子吃蓮藕,你會怎麼吃?這句子的歇後語是「專挑眼」,這眼就是蓮藕的洞孔。
劉鶚的《老殘遊記》文字優美,佳句甚多,形容眼睛的就是他描述王小玉時說的:「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着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裡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
現實中,相信有不少年輕男士都有這種感覺吧,台上那個美女歌手左顧右盼的時候,那雙清澈明亮的大眼是盯着自己看吧?
相信現代的男士很少人會自己縫補衣服。所以,張飛穿針的歇後語,大概不知道是「大眼瞪小眼」吧?而真正縫衣服用的針,那針眼是什麼形狀,相信也很少年輕人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