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視頻看到網友吐槽浙江人養的「寵物」裏竟然有「年糕」,不禁啞然失笑,原以為忘卻了的記憶湧了上來。在我吃過的節令碳水中,年糕的名字最是老實。年糕年糕,過「年」時吃的「糕」嘛,又說寓意「年年高」。網上說「每個浙江孩子都逃脫不了年糕」,一過年,年糕就要霸佔餐桌好久。既然吃的時間長,保存方法就十分重要。年糕的標準儲存法是浸在水裏,而且每天需要換水,狀若養魚,所以又叫「養年糕」。
年糕浸泡在水中,一來隔絕空氣,防止腐壞;二來增加濕度,免於乾硬開裂,還能長時間保持潔白柔潤的賣相,可謂一舉多得。吃時,撈出幾條來便可。網上秘笈還說,養年糕需用「冬水」,過了立春,就是暖和的「春水」,便存不住年糕了。
我印象中兒時常吃的年糕,和如今網上圖片裏的一樣,扁圓柱形,兩頭橢圓,一副很溫馴的樣子。此為「水磨年糕」,最是Q彈軟糯。年糕的吃法很多,用梭子蟹去炒,大概是最高端的一種,家常多用肉片、筍片、韭菜,再普通一點,是和鹹菜一起炒,也別有風味。炒年糕的鹹菜在我老家又稱「踏缸菜」,大白菜做原料,把菜鋪在缸裏,撒上鹽,鋪上菜,然後用腳踩一通,再一層鹽一層菜,踩,直到菜被踩實,滷水泛着微沫漸漸浮出。和泡飯一起煮,又是一種家常吃法,如果是加了一點豬肉的菜泡飯,就更香了。還有在蒸飯時直接放上幾片年糕的,這是資深的年糕愛好者,他們不需要任何菜的輔助,只想靜靜享受原生態的年糕美味。
年糕的傳統做法是在石臼裏捶打,而今除了特意追求古意,都是機械化生產,但打年糕衍生的俗語依然流行,如「黃胖摏年糕,吃力不討好」。黃胖,或說肝病,或說鈎蟲病,得病者體虛無力。這句話魯迅給周作人的信中用過,解釋為「出力多而成績惡」,可謂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