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元宵佳節在異鄉\劉軍君

時間:2019-02-19 13:13:52來源:大公報

  按照中國習俗來說,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之後才算過完一個完整的年。說來時間過得也快,今日便是元宵佳節了。

  這一天,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儘管說法不同,盼團圓的心總是一致的,圓滾滾的湯圓或者元宵在沸水裏浮沉,直至再也沉不下去了,一人四五顆,咬一口,黏黏纏纏,甜甜蜜蜜。而這一天的夜裏,地上的燈火遮住了天間的明月,詩人們只詠人間景,不理天上月。上元佳節,從古至今便是一場全民的歡宴,花市燈海,徹夜歡騰。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便有雲:「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如今的元宵節自然比不得古時候那般隆重盛大了,繁忙的都市兒女早早便已離鄉返工,哪還等得到正月十五後。慶幸的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早也不是古時候那般天涯海角了,一張機票便將北方老家的母親送來了上海。不曾想,大上海流光溢彩的夜色,反倒換來她的鬱鬱寡歡:「沒有秧歌,一點都不熱鬧。」是的呢,在我的家鄉,元宵佳節要有燈會,還要有秧歌,燈火通明,載歌載舞才是北方人鬧元宵的樣子呀。

  在我的故鄉老家,接秧歌算得上是新春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西北不同東北,時興的是接傘頭秧歌,規矩也格外多些:人們早起將院子裏裏外外清掃乾淨,灑上水,不讓起一點黃土的塵,花生瓜子糖果拿出來擺盤,做好了一切準備,站在院子的腳畔上,聽着前村裏傳來隱約的喧鬧聲,撓心撓肺地等待着。

  秧歌聲漸漸靠近,院子裏呼啦一下湧進半村子人,但都寂靜無聲,等着傘頭開唱。傘頭唱曲調都是一般模樣,單詞是家家不同,次次不同。他會先誇誇過去的一年裏這家戶的成績,豐收多打穀,鄰里好相幫。再給個美好的祝願,家和人興旺,路途更寬敞。唱信天遊的嗓子唱出來的祝願,怎麼聽都聽不夠……

  從村頭到村尾,待家家戶戶接完了秧歌,天已經開始黑了,山中寺廟前的燈場上,一支支蠟燭已經燃了起來。燈場是個很奇怪的地方,方圓不到一里的地方,被玉米秸稈圍成了迷宮樣式,走一趟出來得大半小時,即「轉燈」。我也不知那淳樸的鄉民究竟是何時學到了這等本領,從小就覺得這本事神奇得很。

  秧歌隊通常會先上山拜廟,然後入燈場,人流湧去,燈場一下子擁擠不堪。小時候爸爸怕我跟丟了,也因孩子小看不到秧歌隊轉燈,索性抱我們上肩膀,肩膀上的小孩子們,也會相熟地致個意,比比爸爸的身高。隨着秧歌隊轉完燈,人流逐漸散開,燈場的燈在這一天可以被帶回家去,保佑新年好光景。我總為了這一盞燈留到最後,小心翼翼捧着燈,映着中天的圓月,牽着爸爸的手一起回家。

  如今想來,也無怪母親會鬱鬱寡歡,我的確已有好多年不曾過一個完整的年,不曾再逛一回燈海,接一回秧歌。幾次夢回故鄉,似乎仍是那個坐在爸爸肩膀上孩童,看那流線的燈,那喧囂鼓噪的秧歌,水紅色的扇子翻飛……

  故鄉的節,自然是分外熱鬧的,故鄉的人,也自然是格外親切的……「唉,時移世易,如今還能一家團聚的節日也稱得上是佳節了。」──正包着元宵的母親欣然一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