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凶多吉少\朱穗怡

時間:2018-06-02 03:15:47來源:大公網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民進黨選舉對策委員會最近宣布提名黨內人士姚文智參選台北市長、不禮讓台北市長柯文哲,而更值得關注的是,曾任台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可能脫黨參選,使得今年年底的台北市長將出現「三綠一藍」的混戰局面,大大有利於藍營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甚至有台灣資深媒體人說,這麼早就預測到選舉結果很無趣。許多人不解,民進黨明知柯文哲的票源有不少也是來自泛綠陣營,自推人選豈不是分散了綠營選票,讓國民黨佔了便宜?其實,身經百戰的民進黨怎會不知其中的利害關係,只是柯文哲的兩岸關係立場已從深綠轉向中間,提倡兩岸一家親,令迄今死抱「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人士無法接受,因而民進黨寧願冒着讓國民黨收復台北市的風險,也要「棄柯」。由此可見,民進黨當局兩岸立場之頑固可見一斑。然而,當局已因無法處理兩岸關係而衝擊島內民生經濟,引發巨大民怨,年底地方選舉正是民進黨受教訓的時候。

  自去年以來,到底是自推人選角逐北市、還是再次「聯柯抗藍」,一直困擾着民進黨高層。儘管黨內參選者眾,包括姚文智、呂秀蓮和許添財等頗有知名度的資深政客,但卻無一人有勝算。根據近月島內民調顯示,爭取連任的無黨籍柯文哲和國民黨選將丁守中皆領先民進黨對手,且柯、丁二人的支持率叮噹馬頭。換言之,民進黨人士出戰,勢必造成泛綠分裂,台北市長便如藍營囊中之物。

  其實,「兄弟鬩牆」的例子在台北市長選舉史上並非沒有過。當年同屬泛藍的黃大洲和和趙少康參選台北市長選舉,分散了泛藍的票源,讓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冷手撿到熱煎堆」,甚至為日後進軍「總統府」奠定了基礎。

  既然有當年國民黨的前車之鑒,民進黨卻還要重蹈覆轍,主要還是意識形態作祟。

  四年前柯文哲雖以白色力量作為選舉招牌,但實際上其政治立場偏綠。民進黨因無法推出穩操勝券的參選者而放棄自推、選擇力挺柯文哲,從而結束了國民黨連續16年管治台北的歷史,也大大拉抬了民進黨的士氣,從而贏得2016年大選和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然而,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後,兩岸政策轉向務實,其「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岸一家親」等正面論述,使「雙城論壇」這三年來如常舉行,更令柯文哲的聲望從谷底反彈。但自此柯文哲便成為「獨派」的眼中釘、肉中刺。民進黨基層「反柯」的聲浪也越來越大。

  民進黨雖然推自己人參選台北,但被質疑「假提名、真禮讓」,即表面上派姚文智出戰,以平息綠營基層的怒火;實際上則消極拉票,暗助柯文哲。但不管民進黨耍什麼策略,只要派出了自己人,則必定分散票源,再加上呂秀蓮可能參選這個「定時炸彈」,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凶多吉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