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農曆狗年正月初五(二十日),是春節民俗迎財神的日子。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與財神廟共同舉辦榕台春節「正月初五迎財神」傳統民俗表演活動。圖為台灣電音三太子遊街 中新社
「留守」漸成大陸台商過年新方式。重慶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在渝台商過春節呈現「兩多」趨勢,即選擇在大陸過春節的台商越來越多;從台灣趕到大陸過春節的越來越多。後者有的是為了與親人相聚,有的則是在大陸觀光考察,尋求發展機遇。還有台商表示,更喜歡在大陸過年,因為這裏的年味是兒時的味道。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幾盆盛開的蘭花,一張古樸寬大的茶台,三代同堂的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熱鬧而溫馨……這是72歲的台商黃錦勳連續第二年在「第二故鄉」重慶過年。
邀親朋好友到重慶過年
1992年,46歲的黃錦勳從台灣來到重慶打拚。如今,他創辦的廚衛品牌已在大陸家喻戶曉。尤其近幾年,黃錦勳的兒子和女婿陸續從台灣來到重慶,接過生意的「接力棒」,一家三代都成了「新重慶人」。
以往,黃錦勳都會攜家帶口回台灣過年,直到去年一家十餘口人第一次在重慶過春節。今年春節,黃錦勳更是邀請台灣的親朋好友都來重慶過年。
黃錦勳說,重慶已從20多年前的內陸腹地發展成為內陸開放高地,投資價值正日益提升。「我讓親戚們來重慶不僅僅是過年,也是讓大家在大陸觀光考察,尋找發展機會。」
黃錦勳只是眾多在大陸過年的台商之一。隨着越來越多台商到大陸工作、生活,邀請親朋好友到大陸團聚已成為不少台商過年的新方式。
今年38歲的台灣高雄人鍾秉傑首次留在重慶過年,他還邀請母親從台灣來到重慶共度春節,也讓母親考察一下他準備「扎根」的地方。鍾秉傑已在大陸工作7年,從沿海的上海、浙江到內陸的重慶,他實現了從就業到創業的轉型,如今已是一家設計公司的創始人,也成了一名「重慶女婿」。
寫春聯傳承迎新春習俗
有台商選擇在大陸過年,是因為大陸的年味比較濃。廈門台商朱家宏說,「台灣正在遺失的某些傳統,在大陸卻依然保留完好。」
過去幾年,朱家宏都在廈門過春節。大陸濃濃的年味兒讓他體味到兒時的樂趣。「大街小巷到處都掛着紅燈籠,家家戶戶都貼着紅春聯。除夕夜晚,我們全家和公司員工一起圍爐,我會發紅包給家人和員工;正月,我們會一起包餃子、吃湯圓。」朱家宏說,「這才是春節,是那種久違的感覺。」
「小時候,我們天天都盼着春節。」朱家宏說,「春節有三個值得高興的理由:首先,春節期間,大人不能打小孩;第二,我們可以有紅包;第三,我們可以貼春聯、穿新衣。」
今年春節前夕,朱家宏在鼓浪嶼牽頭主辦了「書法家寫春聯送祝福活動」。一幅幅蘊含新一年美好寓意的春聯、一張張風格各異的「福」字,引得島上居民和遊客交口稱讚。朱家宏說,希望通過他的微薄之力,借助手寫春聯、手寫福字這些形式,重溫迎新春的節日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