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古典到時髦

時間:2017-12-17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河內街景

  在時空交錯的迷人國度,古老與現代交融,東方與西方交匯,社會主義風尚與資本主義餘韻交織。淺啜一杯香濃的滴漏咖啡,細味一碗鮮美的牛肉河粉,融入一場異彩紛呈的水上木偶戲,捕捉一抹清麗婉約的奧黛身影……鄉土與小資共冶一爐,竟毫不突兀。

  遊走越南,感受「水中之城」河內的懷舊情愫,「東方巴黎」胡志明市的優雅腔調;欣賞順化皇城的青山碧水,會安古城的淡妝濃抹;陶醉「海上桂林」下龍灣的鬼斧神工,「東方夏威夷」峴港的澄海藍天……放飛心靈,體驗迷人國度的多元面向。

  當老式火車由順化徐徐駛向峴港,途經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一生必看一次的五十地之一」,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亮麗的風光鏈接厚重的歷史,呈現與眾不同的別樣風情。

  河內.百花春城

  首都河內,位於越北紅河平原,素有「百花春城」之譽。自南北越統一,即以北越首都為全國新都。

  河內是千年古城,古代曾為中國故地,號稱「千年文物之地」。隋唐時期,河內先後是交趾郡治所、靜海節度使駐地,成為越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十一世紀初,越南李朝太祖李公蘊盛讚河內「宅天地區域之中,得虎踞龍蟠之勢,正南北東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萬物極蕃阜之豐,遍覽越邦,斯為勝地,誠四方輻輳之要會,為萬世京師之上都」,詔令遷都於此。史載,李太祖乘船抵埠,突見一條黃龍騰空飛升,視為天降吉兆,於是將都城易名「升龍」。此後,陳朝、後黎朝亦定都河內。

  漫步河內,如煙的王朝往事,隨清風徐來。水霧氤氳的還劍湖,碧波盪漾,曾經預兆後黎朝太祖「順天」起義的寶劍與金龜,今何在?一柱出水的獨柱寺,燦若蓮花,一度託夢李朝太宗觀音送子的皇族後裔,可安好?憑湖臨風的玉山寺、旭橋與龜塔,盡得中國古建築之真傳,承載着多少民間信仰與藝術旨趣之流變?坐北朝南的文廟,盡顯儒家文化之要義,又印證着多少中越文化同氣連枝之溯源?

  留存華夏古風與王朝遺韻的河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首都,又鐫刻着強烈的社會主義印記。在河內的心臟——巴亭廣場,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胡志明,當年宣讀《獨立宣言》,開啟越南歷史新篇章。對於中國人而言,巴亭廣場不啻天安門廣場的精縮版,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而胡志明紀念堂、胡志明故居和胡志明博物館等,則環繞在巴亭廣場周邊,串聯起越南獨立與統一的激盪歷史。生活簡樸至極的胡志明,生前竟蝸居在主席府電工宿舍,儼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越南現代版,匪夷所思之餘,不禁生發肅然起敬之情。

  胡志明市.法式風情

  最大城市胡志明市,位於越南南部,曾為南越首都。其時,名曰「西貢」,自南北越統一,更名為「胡志明市」,以紀念越共領袖胡志明。史載,西貢原為柬埔寨舊地,仁慈的國王准許越族難民進入,躲避南北朝內戰,卻無法抵擋日益洶湧的難民潮,終變為越南新土。據說,歷經鄭和七下西洋,東西亞、中東、東非等國紛紛向天朝上國朝貢或貿易,而西貢正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港口之一,久而久之,便得名「西貢」,有「西方來貢」之意。十九世紀末,西貢發展成東南亞著名港口和米市。

  近現代,西貢深受西方尤其是法國影響,資本主義商業發達,社會趨向西化,曾有「東方巴黎」之稱。即使法國殖民者早已撤離,但法式建築、法國梧桐和法式麵包,卻早已融入城市血脈,以優雅的法式情調和濃郁的法國情懷,保有一份獨特的悠閒與浪漫。當一縷陽光透過梧桐葉灑落地面,徜徉西貢街頭,感受西貢郵局的古典氣息,大劇院的富麗形貌,領略統一宮的宏偉氣派,紅教堂的莊嚴意象,恍若漫步法國小城。唯有古芝地道的越戰遺跡,偶爾提醒:此邦非彼邦。

  順化.古都滄桑

  順化位於越南中部,作為三朝古都,是越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代表了越南古代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古都順化,香江穿城而過,玉山倚城而立,「一江碧水引青山,波光峰巒兩纏綿」,以文士之儒雅、詩人之閒靜,訴說着舊阮、西山阮和新阮三大阮氏王朝的如煙往事。

  皇城以明朝紫禁城為藍本,太和殿與太廟等一應俱全,打造具體而微的精簡版;皇陵則以中華堪輿術為參照,順應地勢形貌,構築天人和諧的風水地。不似北京故宮的金碧輝煌、氣勢恢宏,而今的順化皇城,既無明艷色彩,又乏精心打理,在戰火廢墟、墾耕農田與凋敝荷葉的映襯下,更顯肅穆滄桑,置身其中,恍若時空旅人。

  在皇城午門前,曾經上演末代皇帝的民族大義。保大帝不願借助外族傷害同胞,斷然拒絕日本大使動用日本軍力打擊越盟的建議,以「願為獨立國之民,不作奴隸帝王」的悲壯宣言,下詔退位,為越南封建王朝畫上句號。

  會安.寄託鄉愁

  會安位於越南中部,原為占婆國對外貿易港口,十七世紀與馬六甲並稱東南亞重要商埠。

  會安亦是越南最早華埠,傳說不滿清廷統治的明朝流民避禍至此,越南國王一念慈悲,賜地居留,名曰「明鄉」。明朝遺民在異國他鄉的日日夜夜,思鄉而不得歸,於是築起一座座會館聚首,中秋則掛起一盞盞燈籠遙望,以聊慰思鄉之情。精巧雅致的福建會館、潮州會館、廣肇會館與中華會館,以及星羅棋布的古宅、寺廟和祠,無不寄託着旅越華人的滿腔鄉愁。

  幾百年間,華人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福建幫、廣東幫、潮州幫、海南幫和客家幫分區而居,卻又都心繫故國。保存完好的會安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融會中華文化、越南文化和日本文化,中國式飛簷、日本式橋樑與法越式餐館,點綴大街小巷,毫無違和之感,堪為越南移民建築的鮮活紀錄。

  會安的白晝慵懶沉鬱,入夜卻分外妖嬈,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燈籠燃亮夜空,驚艷了古樸靜謐的小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