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歐洲許多建築物不安裝空調。圖為巴黎一座古建築物。\法新社
歐洲今年夏季熱浪持續猛烈,近期多國氣溫已超過40℃,最高氣溫屢創紀錄。不過,受環保、文化以及基礎設施等多種因素影響,歐洲人一向將冷氣視為「非必需品」,只有約20%的歐洲家庭擁有冷氣。熱浪難耐,歐洲人對冷氣的態度也發生轉變,部分地區商店的冷氣已被搶購一空,中國製冷類家電在歐洲持續熱銷。有中國留學生表示,在歐洲求學要學會與高溫「鬥智鬥勇」,比如夜晚塗青草膏降溫,才能安穩睡覺。\大公報記者 桂茹雲
【大公報訊】今年夏季,熱浪持續席捲歐洲多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今夏記錄了刷新歷史的最高溫,數十個城市都面臨最高級別的高溫警報。上月開始,法國當局在巴黎塞納河設有游泳區域,成為民眾消暑新選擇。
隨着極端酷熱天氣頻繁,安裝冷氣議題再次成為討論焦點。歐洲過去對冷氣持排斥態度,主要是由於該地區以往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再加上文化、生活習慣和環保等因素影響,相關需求較小。歐洲只有約20%的家庭擁有冷氣,英國和德國分別只有5%和3%的家庭安裝冷氣。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在歐盟家庭消耗的能源中,62.5%用於家庭供暖,而用於製冷的能源佔比不到1%。跟蹤歐洲製冷需求的研究員佩祖托表示:「冷氣曾經是一種奢侈,如今卻成了基本必需品。」
中國留學生「降溫」神器:塗青草膏
在法國一所大學交換的中國留學生阿桐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所暫住的亞眠位於巴黎以北,但依舊悶熱,白天暴曬。她所住的公寓內沒有安裝冷氣和風扇,開窗也沒有風,她在睡前靠青草膏納涼。阿桐說:「這裏剛好有點小蟲子,平時都會塗青草膏(防蟲)。然後想起來青草膏很涼,就給四肢都塗了。」阿桐還將方法發布在社交媒體小紅書上,引來不少留學生分享納涼奇招。有人抱着冰酒瓶子睡覺,還有人用吹風機冷風模式降溫,或塗無比滴、噴花露水降溫。有留學生分享稱,她的公寓內有浴缸,晚上11點從冷水管裏放出的水居然還是熱的,「感覺熱得不行就在(浴缸)裏面坐一會,站起來等水蒸乾,再坐下再起來等水蒸乾。」阿桐表示,其他留法的同學也面臨宿舍沒有冷氣的問題。由於安裝固定的冷氣流程複雜且成本高,留學生們只能自己買移動冷氣。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居住5年的華人唐唐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最近已經「熱到不想出門」,「又曬又悶走兩步一身汗」,「快熟了!」唐唐說,她居住的小區規定,安裝冷氣需要全樓的住戶投票同意,但鄰居們對高溫天氣「似乎不是很在意」。唐唐購買了底部可以放置冰塊的移動風扇,但由於噪音大只適合白天使用,晚上就只能開窗睡覺,她對此感到無奈。唐唐說,和巴黎等城市類似,布魯塞爾也面臨建築老化難以安裝冷氣外機的問題。她還指出,布魯塞爾雖是歐盟所在地,但當地政府在建築翻新、冷氣安裝以及無障礙設施等民生方面做得並不好。
歐洲裝冷氣面臨諸多障礙
在歐洲安裝冷氣,受多種因素制約。基礎設施是重要難題,歐洲國家的電網難適應如今的高用電需求。歐洲城市建築物密集,過去的房子較為注重冬天保暖。許多房屋不允許在牆體上鑽孔,如今每年只有大約1%的建築物進行翻新,安裝冷氣面臨施工挑戰。歐洲冷氣安裝和維護的人工費也十分高昂。像巴黎等地區,為古老房子安裝冷氣,還需要經過複雜的審批。此外,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安裝冷氣,會加劇城市「熱島效應」。有環保人士和專家認為,增加綠化、改善建築物通風,不失為更好的「降溫」選擇。
近年,隨着熱浪越發頻發,影響健康,歐洲人的觀念也開始轉變。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50年,歐盟的冷氣數量可能會增加到2.75億部,是2019年的兩倍多。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冷氣產品在歐洲受到歡迎。中國海關總署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中國對歐盟國家冷氣出口量同比增長43.2%,出口金額達37.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