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歲月印記呈異彩 越南

時間:2017-12-17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入夜後的會安千姿百態

  越南,中南半島的神秘國度,在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之上,烙刻着西方殖民主義的印記,以其融會中西的風土人情,引人遐思。中越關係的糾纏離合,連年戰爭的烽煙四起,殖民主義的愛恨情仇,冷戰思維的南北分治……複雜而獨特的歷史,令越南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多元影像。/沈 言

  在越南的先民傳說中,創世王朝鴻龐氏的開國之君乃神農氏之後,獲封「涇陽王」,治理「赤鬼國」,娶洞庭君龍王之女,誕下貉龍君,即「百越之祖」,其長子則稱「雄王」,因此越南人自稱「雄王子孫」或「仙龍後代」。神話體系中,神農氏血親加之洞庭君姻親,令越南與中國親上加親。

  公元10世紀正式建國

  在越南的古代歷史上,北部為百越地,南部為占婆地。秦始皇大一統後,一度南攻百越。漢武帝平定南越國,越北自此受制於中國皇權統治達數世紀之久。無論是漢朝的交趾郡,抑或唐朝的安南都護府,治理對象皆是越北,越南亦因此獲「交趾」、「安南」等稱謂。

  公元十世紀,越南脫離中國,正式建國,由中國直轄地變為藩屬國。明永樂年間,越南外戚篡位,舊朝遺臣求助明朝推翻外戚政權。清嘉慶七年,阮福映建立阮朝,次年表請宗主國清朝冊封「南越國王」。天朝基於「『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之考量,「褒賜國號,着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最終嘉慶帝改以「越南國王」之名冊封,阮朝亦正式改國號為「越南」,沿用至今。事件在《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五五三中有所記載。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對越南潛移默化,阮朝嗣德帝曾言:「我越文明,自錫光以後,蓋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理數、醫術,無一不用漢字。」《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鑒綱目》、《大南實錄》等典籍,《南國山河》、《平吳大誥》等作品,均以漢文寫就。越南的名勝古蹟,建築格局多為中式,匾額、楹聯與雕刻,盡顯中華文化之遺風流韻,河內文廟更保存有清康熙大帝手書之「萬世師表」橫匾。本土宗教高臺教,融合中國儒釋道三教與西方基督教,信奉孔子(人道)、釋迦(佛道)、老子(仙道)、姜太公(神道)、耶穌(聖道)等五道,宗教元素仍以中國傳統宗教為主體。

  然而,除卻傳承信仰的儒釋道三教,以及依舊保留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民俗節慶,現代越南業已去中國化。儘管越南是社會主義共和國,同樣實行共產黨一黨制,實施「革新開放」,縱使國際社會習慣稱越南為「小中國」,但越南早已不是天朝的直轄地或藩屬國,亦並非鐵幕陰影下的社會主義陣營兄弟。曠日持久的中越戰爭及邊境衝突,令昔日盟友一度交惡,而南沙與西沙(黃沙)爭端,至今仍是困擾兩國關係之隱患,隨時有可能擦槍走火。一句「天堂很遠,中國很近」,盡顯越南對中國之芥蒂。

  千年迴轉 百折不撓

  當下,越南製造業正在成為中國強勁的競爭對手。曾經為「中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中國製造」,正在遭遇「越南製造」的強力挑戰。越南人吃苦耐勞的民族性格,與中華民族何其相似,而極其低廉的勞動成本,更是現今中國所無法複製的比較優勢。無可否認,「越南製造」正在蠶食「中國製造」的全球版圖。

  越南,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疊加中國千年浸潤、法國百年流連與美國廿載駐足,經歷十年海上難民潮的動盪,遭遇國際孤立的悲情,鑄就一個千迴百轉的滄桑國度。

  在長達千年的歲月中,越南人先後抵禦了高棉、占婆、蒙古和華夏的軍事進攻,驅逐了法國殖民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的武裝力量。越南人在沉靜的外表下,包裹着彪悍的內心。正如《孤獨星球——越南》作者伊恩.斯圖爾特所言:「在這個世界上,我很少認識比越南人更奮發努力、更果斷堅定的人。一九九一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裏時,越南是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之一;然而,整個國家雖已窮得幾乎破產,但卻沒有破敗。」

  今昔對比,不禁慨嘆越南人的百折不撓與自強不息,腦海中不期然浮現越南未來景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