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30歲的何瓊菊,帶着年過花甲的母親和兩位兒女,在香港中環上了難民船「南海丸」。這一船,約480人。當時,離開香港的陸路太危險了,當年不少在香港的國人都覺得走水路比較保險。何瓊菊一家克服了困難,花了錢,買了船票,上了船。如果一切順利,一家人到了廣州就會有親戚接濟。
可是,船到了南石頭,何瓊菊一家還是回不了廣州。「船進入內河航道,到了南石頭,就被日軍攔住了,不允許上岸,說要經過檢疫才放行,要驗大便。如果認為有問題的,就會被拉進傳染病室,有去無回了。」在船上的日子,何瓊菊目睹了許多恐怖場景,有人跳江被開槍打死,被抓回來的則綁在桅杆上活活風乾。
還算幸運的是,何瓊菊手裏有一點錢,偷偷買通上船巡邏的偽警察,讓兩個孩子和老母親提前將近一個月逃離了「南海丸」,一口也沒沾由難民所廚房送上船的投放了細菌的粥。何瓊菊自己在船上滯留了一個多月,走的時候船上只剩下40多人了。
多年以後,已至耄耋之年的何瓊菊回憶起這一段歷史,那種驚恐與痛苦的神情,筆墨不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