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杜之克:純港味內地叫座

時間:2017-11-15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杜之克承認TVB近年面對不少挑戰

  承接上篇探討合拍片實施十多年來對內地與香港的影響,今期續談合拍劇/引進劇概況。

  自香港與內地簽署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實施後,這十幾年間,內地及香港的電影、電視市場產生了極大變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是屹立香港五十年的最大免費電視台,每年製作約五百二十小時的電視劇集,還在逐年增加,其劇集更一直影響着香港和華人社區,TVB亦是最早製作合拍劇的香港電視台,不過最早期的合拍劇卻遭遇滑鐵盧,無論口碑及收視皆欠理想,但近年的合拍劇則叫好叫座。究竟為何有如此變化?今次請來TVB節目及製作副總經理杜之克闡釋有關情況。/大公報記者 吳珊珊 文、圖

  香港巿場細是不爭的事實,隨着香港回歸祖國,影視業進運內地巿場是必然的事。作為香港電視業龍頭的TVB,率先嘗試製作合拍劇,由二○○六年開始先後推出《爭霸》(內地劇名《爭霸傳奇》)、《歲月風雲》及《摘星之旅》等劇,但口碑與收視皆未如理想。

  早期合拍劇 屢遭滑鐵盧

  不過,近期的合拍劇《踩過界》及《使徒行者2》卻在內地及香港均取得好成績,究竟是何原因?杜之克表示原因在於大家都被「合拍劇」三字誤導了。合拍劇在內地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包括主創人員以及演員有幾多是內地人,又容許幾多非內地的人參與,而故事創作、主導、立項均有一連串的規定。他說:「香港人自由慣,開拍劇集只要公司內部傾好以及認可了題材,創作及製作方面又認為合理,就可以開始去組織拍攝;但內地那一套與規管有關的流程,對香港人而言實在煩惱,令製作人的熱情也減半。十多年前的合拍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但大家都知道做電視要一鼓作氣,出來的效果才最好,當你要照顧太多因素,而這些因素又與質量無直接關係,出來的效果好容易就會未如人意。」

  至於最近成功的合拍劇,原來跟以前的合拍劇不一樣。在內地而言,《踩過界》及《使徒行者2》都是引進劇,只是在香港仍叫做合拍劇,杜之克說:「我們會先跟內地網絡平台的團隊討論,為什麼要找TVB幫手製作?為何大家要合作?原來港劇作為一個品種,在內地有一定巿場,內地觀眾想欣賞的是由TVB用自己的資源、人力物力去組織出來的劇集,是要純港味的港劇,不再是你出一半我出一半的劇集。而TVB與內地網絡平台組織一個劇集也完全是市場導向,由拍攝題材、製作方向以至演員配搭,純粹用商業巿場角度去考慮,完成製作後,在法規上就以引進劇名義進入內地巿場。正如其他好多內地平台引進韓劇、美劇一樣,他們不必起用內地演員也不必是內地創作,只是把完成作品引進給內地觀眾,所以整個審批要求也有不同。」因此在法律觀點上,近年香港所謂的「合拍劇」並不符合內地的定義,僅是香港人的立場。

  引進劇題材 全市場導向

  問到現時如雨後春筍的網劇,又是什麼品種?杜之克表示合拍劇是CEPA之下的一種特殊品種,並可以在內地電視台播放,但引進劇不能在內地電視台播出,只能在網絡平台播出,所以在內地而言,引進劇其實亦即是網劇。

  雖然引進劇可以保留港劇的原汁原味,但TVB不是什麼都可以拍,仍要考慮內地口味,因是與內地平台合作,是由他們在操作,不過他們深知道內地觀眾的口味,這方面給予TVB好多意見,因此近期合作的劇集也較大機會成功。

  不過這些引進劇是否一定要讓內地先播?杜之克表示大家都在追求真正意義上的同步,說:「全球同步就最有型,我們也在追求中。其實《使徒行者2》在免費區已差不多同步,只差個多兩個小時,不過內地平台有會員制,一定要給予特殊的優惠或着數,會員才肯付費,所以網站平台會一次過上載五集,令會員早一步欣賞,他們才覺得付費是值得的。這在商業上無可厚非,我們也在學習揣摩,究竟這對香港的收視、宣傳有否影響?將來用什麼模式才最合理?我覺得還要多試一兩部作品才明確。(會否因應不同市場拍兩個結局?)暫時沒有。我們心態上也不想用此方法,因好像計算住對方,我們合作的原意是大家能夠同步令該套劇發揮到最極致。」

  雖然引進劇有內地巿場作後盾,成功機會較大,但以TVB現時的人力物力而言,一年最多只能應付四、五部劇的工作量。對於有人擔心這種合作最終會導致港劇被消失,杜之克坦承目前香港業界是有妥協,但他們會將妥協降低,並正循此方向走,又重申他們現時拍攝的劇集本質上其實就是港劇,唯一分別是整體投入規格都比以前大。至於何謂規格?他表示,就是港劇去到一個區域,放諸這區域與任何作品比較都不會輸蝕,但現時仍有少少距離,不過並非他們沒能力,而是會否花一定時間及投資去做這件事,並說:「現時畫面上已見到質量的分別,這種質量的改變,不單是合拍劇,非合拍劇也開始採用類電影製作方式,希望到二○一八年無綫播出的劇集,有一半甚至以上都已去到這個水平。」

  TVB攻網絡 追時代步伐

  近年港劇被國產劇及韓劇趕上,聲勢不如前,但內地仍有不少觀眾追捧港劇,究竟港劇有何吸引之處?杜之克表示這是歷史因素,因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製作出很多好口碑好效果的作品,現時好多四、五十歲的觀眾都是看着港劇長大,他們腦海裏對很多TVB藝人印象深刻,又記得好多香港劇集的經典對白。雖然有這優勢,但過去十年巿場上多了很多其他選擇,TVB受到好大衝擊,所以現在要努力爭氣,令製作質量提升。問到被人趕上才發力,是否遲了些?他說:「TVB的高效製作方法,在當年真是無出其右。即使到今日,在世界市場上也是沒什麼競爭對手,不過這個好處似慢慢被限制、掩蓋了,因為整個主流特別是內地巿場,已不會跟你鬥快,而是真的投放資源,令製作、器材、質量、流程以及演員的級數都一路提升,且已形成一種優勢。坦白講,我們現在真的在追趕,但在任何時候開始追,你都有權說我們遲。」

  杜之克認為每個地方只要能夠組織人才去拍出感動人的故事,就有資格把故事推去一個更闊大的市場,並不存在誰吃了誰,只在乎你做到什麼出來。

  他說:「舉個例子,台灣電影巿場主要被荷里活片佔據,但過去十年八載,台灣久不久便有一部半部電影在市場受到大家認同。問題是,有否辦法組織成為一個可以長遠、自己懂得營運滋生的一種力量去創造好的作品?我們不斷見到較細的巿場好容易被較大的市場兼併,但過去幾十年,TVB可以組織到人才做到我們覺得合格的電視劇,但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好大的市場競爭,亦是跨區域互聯網的世界,無處不通,但我覺得現在更加公道,無論你是十四億人的市場,還是七百萬人的市場,你有否能力講到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才是你唯一的生存空間。」

  雖然TVB銳意迎頭趕上,但現實是電視觀眾正在慢慢流失。對此,他說:「純粹用TVB角度,這是客觀事實,但在整個世界市場而言,過去十幾年電視媒體本身是大量地流失觀眾,全世界的主流巿場已經沒有其他電視台,只得一間就是TVB翡翠台到今時今日每晚黃金時間還可以keep住二十多個收視點,這是成功還是失敗呢?」杜之克認為TVB只是遲了採用網絡傳輸,不過卻追得好快,自從推出myTV SUPER(網絡平台)後,大家已可以用另一個方法去收看TVB的節目,他說:「現時固網電視與myTV的收視加起來,已回復到幾年前的狀態,所以觀眾的流失,其實是因為生活模式以及工作形態的改變,不過,總會有人覺得TVB的節目不好看,但不打緊。只要你不覺得不好看,只要你有空,我總有方法令你看到TVB,不會有人看不到。」

內地與港合拍影視製作專題下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