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蜑家人」住在艇上,被打的頑皮小孩只可由艇頭跑到艇尾
不知是「蛋(蜑)家人」甘於命運的安排,還是對命運的控訴,於是就有以下流傳於「蜑家」的話語:
生不上坦,死也入水,其中「坦」是岸的意思。「坦」這個字有另外兩個寫法:「灘」,水中沙堆或沙灘。「潬」,音「灘」,古同「灘」。
「坦」、「潬」生僻,「灘」這寫法便成了主流,但習慣上會讀作「炭」,也有讀作「壇」。
蜑家婆:隻船得咁大,你走得去邊吖,都係乖乖哋畀亞媽打一餐罷啦!
〔蜑家婆:船隻得那麼大,你逃得去哪兒呀,還是乖乖的給娘揍一頓好了!〕
亞仔:你咁即係「逼仔跳海」啫!
〔兒子:你這算是「逼兒投海」罷!〕
以上情節就帶出了以下歇後語,且有多個版本:
蜑家婆打仔——飛唔得上灘
蜑家婆打仔——睇你飛得上灘
蜑家婆打仔——睇你走得去邊
其實這個歇後語的後半部意味着冇埞走〔埞音deng6,地方的意思,是地的借字〕;無路可逃的意思。「冇埞走」的道理顯淺,事關「蜑家人」住在艇上,被打的頑皮小孩不能像陸上般的輕易奪門脫身,只可由艇頭跑到艇尾、由艇尾跑到艇頭;或許可試圖跳上岸,可茫茫大海,灘岸何處尋,到最後還是逃不了被其「蜑家婆」母親打的厄運。
此歇後語除指人無路可逃外,還可指人別無發展空間。
示例:
我哋畀老細鬧到頭耷耷(耷音dap1;在粵語中解下垂),都唔敢出半句聲。冇計啦,又唔夠班跳槽,咪畀人睇死囉。唔怪之得佢成日喺我哋面前講乜乜「蜑家婆打仔,睇你飛得上灘」!
〔我們給老闆罵得狗血淋頭,也不敢哼半句。沒法子啦,又沒那個實力轉工便給人家看扁咯。無怪他時常在我們面前說什麼什麼「蜑家婆打仔,睇你飛得上灘」!〕
【「蜑家」三】
香港資深出版人 梁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