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以心為眼《踩過界》為弱勢發聲

時間:2017-09-24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大律師文申俠,雖眼不能看,卻能用心感受 香港無綫電視供圖

  律政劇一直是香港無綫電視的強項。去年一部《律政強人》上演公義與私慾的角力,迎來本地律政劇之春。今年更打破套路推出律政劇《踩過界》(內地名:《盲俠大律師》),從一個盲人律師的視角,通過其與拍檔遭遇一系列案件,聚焦香港弱勢群體,兼具江湖氣的俠義手法,探究公義與人性的交織。     劉 毅

  作為香港無綫電視內地試水的首秀,《踩》劇共計二十八集,分為兩季在香港無綫電視和內地網絡平台愛奇藝播放,上周迎來大結局,從開播至結局,港味十足,引得香港、內地觀眾同煲一劇,成為全城熱話。

  相比以往的律政劇多給人完美、不食人間煙火的精英形象,本劇中的律師、法官、師爺、偵探都存在世俗眼中所謂缺陷及與眾不同。主人公文申俠(王浩信飾)是一個盲眼的平權律師,外冷內熱,四感異於常人,以心為眼為弱勢發聲;師爺趙正妹(蔡思貝飾)是一個面有刀疤、有齙牙的前社團成員,古道熱腸,頗有古代俠士義氣;陪同文申俠辦案的私家偵探谷一夏(張振朗飾)裝有義肢,搜集證據憑「踩過界」等灰色手段;法官王勵凡(李佳芯飾)則是一個衝擊司法界保守文化、個性十足,敢愛敢恨會出入酒吧夜場的女法官,四人結成聯盟為維護社會公義而努力,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基本人權。

  換種眼光審視人與事

  如此角色設定,可見編劇給劇情增添更多戲劇化的努力,顛覆觀眾對法律從業人員認知的同時,也賦予煲劇人新思考,我們是否總慣以一成不變的眼光,去審視周圍的人和事。

  文申俠等四人在第一季的委託人並非《律政強人》一般是非富即貴的商界大佬,而是社會上特殊、弱勢群體,人們總是戴着有色眼鏡去評判他們的行為,諸如老弱婦孺、智障者、殘疾人士、啤酒妹、跨性別人士、蠱惑仔、街頭藝術表演者……且與之前《律政強人》主要講辦公室政治不同,《踩》劇對懸疑、犯罪部分有所加強,文申俠邂逅谷一夏時,雖眼不能視,但憑藉布料質地、氣味就判斷出對方是一個品味差的窮偵探,精準識別堪比福爾摩斯,如此敏銳的感官,再加上谷一夏言行雖自由散漫,卻有很強的破案能力,這樣的人物設定構成懸念迭起的劇情。

  《踩》劇裏大律師文申俠負責委託官司,除卻趙正妹主動幫手接案子,部分更產生自他們日常生活隨機發生的事件,打破律師正襟危坐在律師樓等待委託人主動上門的刻板情境。煲劇人觀劇,自然會被主人公解決一個又一個案件危機的酣暢淋漓所打動,但聯想到現實香港,一個盲人可以當上大律師的概率幾多?又要付出多於常人幾倍的艱辛?劇中,文申俠也受到來自他人的質疑,明明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喘息,察覺他接下來的猥褻罪行,卻因盲人身份而遭受質疑。此外,文申俠本身就是社會弱勢一分子,其努力幫小眾人士打官司,也是不想外界看低這些小眾群體,成為他們自強不息的助力。綜上可觀,即使發達如香港,身為弱勢一分子,依然有諸多無奈。即使身為大律師,口才一流、四感超群,也會力有不逮,亦如劇中所言:「盲人做律師,已輸在起跑線。」

  因此,《踩》劇多次灌輸「同處一片天空下,享受權利平等,不分種族、性別、膚色、語言宗教或其他。」的價值觀,然而劇中身陷法律官司的小眾群體,總會因人們對其固有認知,或者道德判斷而被曲解,甚至無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譬如小星聾父,說話聲音響,被人認為他大聲呼喝兒子。有時候,你的真相,並非他人真相。眼見不一定為實,身處凡塵俗世,人們難免對某類有異於己的人格外警惕,或是形成先入為主的判斷,誠如文申俠所說:「正因為看不到,才會用心感受,看到,反而會被那些所謂事實欺騙。」

  官司糾紛涉主角親朋

  香港律政劇總會兼顧「法理」與「人情」的交織,《踩》劇更是將這點發揮到極致,幾位主角的感情故事夾雜在案件當中,令人物之間感情糾葛更具看點,如師爺趙正妹幫文申俠取戴德仁(單立文飾)口供,而被戴德仁陷害,控告她「恐嚇及不誠實使用電腦罪」;在「皮影戲檔攤行乞及阻街案」中,被控告一方正是當年拋棄文申俠的父親文根鷹(羅樂林飾),一面是當年拋棄自己的父親,一面是法理公義,令文申俠進退兩難,以及該劇第二季開篇案件「脅逼婚姻案」被告人正是文申俠初戀女友戴天恩(朱千雪飾)。

  言及此,筆者認為趙正妹、谷一夏力勸文申俠幫父親打官司的感情衝突安排得有些突兀,文根鷹並未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兒子並非天生盲眼,而是因為一場車禍,但父親卻在文申俠眼盲之後狠心將其拋棄,就因為第二個妻子以「一屍兩命」作為要挾?身為文申俠朋友,只以「他畢竟是你的父親,天下無不愛子女之父母」指責文申俠不肯原諒和幫助父親,卻忽視了文申俠自小被父親拋棄的痛苦。其實,現實世界中,雖有血緣關係,卻罔顧天理人倫者大有人在。

  劇集進入第二季,則主要體現文申俠四人組與戴德仁、韋大狀(林韋辰飾)集團的「正邪較量」和幾位主角的親情、愛情經歷,雖為全劇平添不少暖色調,卻與第一季為小眾平權的立意相較,有削弱之嫌。然而並未影響劇情跌宕,對刻畫人物心理方面,依然可以感受到編劇誠意,如谷一夏被控殺害戴天恩,文申俠對朋友從懷疑到堅定,最終極其艱難地完成了整個拯救過程。

  如果將追求不擇手段獲取勝利的韋大狀代表的所謂正統律師比喻為「廟堂」,文申俠四人組代表的就是「江湖」,這也是香港律政劇好看、耐人煲劇之處,一如《壹號皇庭》,主人公雖西裝革履,出入莊嚴法庭,卻多與趙正妹一般充滿「守望相助」的「江湖義氣」。此外,或許有觀眾質疑結尾處幾位主角的慘烈,但這也彰顯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正義」戰勝「罪惡」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良知又促使我們在追求正義和公理的道路上永不鬆懈。

(下期「全民煲劇」將於十月八日刊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