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貪狼》內地票房五億,成績不錯,但香港似乎不算突出,不知道該片的主線跟《救參96小時》(Taken)類似是否原因之一。至於古天樂轉行當打星是否令人信服反不是問題,《救》片的主角里安尼遜本也是不擅拳腳的文藝中生,只是《救》片的人物關係及故事吸引。《貪狼》雖然有別於《救》片,但若以一句話說完部電影,《救》講述一退休情報人員的女兒去外國旅遊被綁,父親趕往當地營救,而《貪狼》把父親身份換成警察。
《貪狼》中女兒的出遊跟《救》片不同,結局也不一樣,但當中牽涉的政治陰謀語焉不詳,難給予觀眾深刻印象,以致令人覺得兩片非常類似。這種相似的情況一旦出現,因為前者是賣座電影,後者便難以得到高的評價,有些影評甚至說是「抄襲」。
「戲橋」相似的電影,如前者是賣座或經典電影,後者就無可避免地成為抨擊對象。多年前有一電影《童夢奇緣》也有同樣經歷。《童》片的故事是一小孩血液滲入了科學家發明的快速增長劑,一夜之間成為大人的故事。這故事跟上世紀八十年代湯漢斯主演的《飛越未來》(Big)相似,都是一個小孩一夜成為大人的故事。雖然細節很不同,要說的主題亦有分別,但「戲橋」一樣,於開鏡的時候就引起一些尷尬事情。現場的記者問導演如何突破《飛越未來》,也問演員有沒有參考湯漢斯的演法,更尖銳的是問監製有沒有買下《飛》片的翻拍版權。
有時「主橋」不同,只有一小段情節相近,只要前者是有名的電影,後者就被指「抄襲」,票房和影評都可以大打折扣,去年的《哪一天我們會飛》就是一例。《哪》片中有女主角回到以前的中學,在獎杯的底部發現了舊同學愛自己的秘密。這段戲跟岩井俊二《情書》中,主角回到以前的中學碰到新一代的學生,學生們之後把舊書中主角同學愛她的秘密告之,原理相近。於是,《哪》片被指「抄襲」。
以上三例子,電影拍完後顯而易見,拍之前能否洞悉後果才重要。筆者曾經勸告其中一部的投資者,亦提出沒必要受到無謂的攻擊,可惜因投資者為首的種種原因,沒有阻止到「悲劇」的發生。拍電影的難,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