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國邦(左)及石修的演戲經驗均十分豐富
《再世紅梅記》是著名的粵劇劇目,故事改編自明朝周朝俊之《紅梅記》,亦是已故編劇大師唐滌生的最後一個作品。今年是香港話劇團成立四十周年,特別製作了《紅梅再世》舞台劇,邀請了陳國邦及石修分飾書生裴禹及霸王宰相賈似道。今次是石修與陳國邦首度合演舞台劇,二人都是資歷不淺的演員,早已心生默契。他倆在舞台劇以外,亦曾合作拍攝電視劇。對於拍劇與演舞台劇,二人都笑言難以取捨或作比較,兩個媒介各有不同的吸引之處。\公報記者 溫穎芝(文) 蔡文豪(圖)
陳國邦與石修主演的舞台劇《紅梅再世》現正公演,早前二人進行綵排,並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陳國邦於演藝學院畢業,在學院時已累積不少演出舞台劇的經驗,雖然後來跳進電視圈發展,但每年都有演出舞台劇。他與老師鍾景輝(King Sir)合演的舞台劇《相約星期二》,更由二○一一年開始,直到去年仍有公演。今年因為King Sir的身體狀況才未有演出,因緣際會他便參演了香港話劇團《紅梅再世》的劇目。
國邦:無框框不成藝術
國邦拍過不少古裝劇集,但舞台劇的古裝演出則較少。作為演員,他不會因為古裝便覺得難演,演戲便是演戲,時裝與古裝都要研究劇本,再去演出角色。他說:「難度反而在於每次怎樣將角色好好地與自己融合,透過台詞表現出來。我拍古裝劇有一定經驗,亦愛看歷史書,所以四字詞語或長對白,對我來講不是問題。如果一個演員驚對白長,就不應該做演員,幾長的對白都不會驚,越長的對白才更能顯出能力。若只有兩個字的對白,好多演員都做到,但二百個字(對白)就不是人人做到,要花好多功夫時間才可以掌握到,我反而覺得是好好的機會。」
國邦今次演書生裴禹,問到越是平淡斯文的角色,是否越難演呢?他都承認在表演上,角色平淡,越難表現其特質,有些大奸大惡或太善良的極端角色,反而容易一點。但他本身不擔心,因為《再世紅梅記》太著名了,沒有看過粵劇的觀眾,相信也會知道故事講什麼,會知道裴禹是痴情書生,跟賈似道是對立的。國邦以往曾有不少演出舞台劇的經驗,談及舞台劇的吸引之處,他想也不用想便說:「舞台讓我最享受的,不是演的角色是什麼,而是時間上。因為演一個劇要排幾十次戲,可以慢慢精雕細琢,單是說台詞的速度,已可每次都作出調校,很細緻地去每樣改進,我是好享受這個過程。」
相反地,拍電視劇便不可能有這麼長的時間去排練,而是要在極短時間做出一個結果。但他覺得論投入度,兩者也是一樣。一個電視劇一般最少二、三十集,有時更要出埠拍攝,投入這個角色的時間可能有三、四個月,一樣可以跟角色融合。他本身又享受哪種的演出多些呢?國邦指兩樣演出的掌握技巧不同,拍電視劇的演員,情緒好跳動,要花很多時間做功課,但有時做了的功課又未必全部可以拿出來用,但舞台劇便可以;而兩者的表演技巧亦不同。他笑說:「演出電視劇集要細細聲說話,真是可以細細聲去講,因為有收音,但在舞台上去演繹講秘密的情節,都要保證一百呎外的觀眾都聽到,各有各好玩。」
舞台劇的尺度比電視劇闊,自由度更大。問國邦想過在舞台上作哪種突破的表演嗎?他說:「如果你有足夠膽量,做舞台劇全裸都得,藝術程度不同。電視是免費渠道,舞台劇要觀眾自己畀錢買飛,賣飛時可列明十八歲以下的人不准買,可以做到有個關口阻止一些未夠成熟的人,去接收一些可能誤導他們的信息。但電視不可以,故限制亦較大;同時電視的影響層面也比舞台劇廣,畢竟我們的市場去不到像百老匯那樣,可以影響到往後的十年八年。」
他指在香港的市場,一個(舞台)劇如果每次可以演十場八場,又可以做到幾年,已是好難得。
作為演員,國邦最希望遇到跟自己反差越大的角色,會好玩得多。
問到有無想過自己成立劇團呢?他坦言沒有想過。雖然自己成立劇團,很多事可自己控制,但他覺得創作是要有限制的,一個劇如果無限制不停去演,可以不斷去改,不斷去做,但無止境沒有意思,有無限時間、金錢的話,創作的框框便會失去。他說:「我自己對藝術的見解是,有限制框框的創作,不論政治、金錢、時間也好,在有限的框框做到想要表達的東西,這個創作才會精彩。如果任我怎樣也可以,甚至將整個香港拆了再重建,這樣不是創作,藝術的意義又何在呢?有限制才可以產生藝術,人類歷史都是這樣,好多藝術在有限制的條件下才可以爆發出來。」
修哥:棋逢對手收穫大
石修(修哥)過往演出舞台劇的經驗,相比陳國邦少很多。以往他都是主力拍電視劇及電影,今年就有機會一連演出兩個大型舞台劇,除了《紅梅再世》,早前他便參與演出《雷雨對日出》。
今次修哥在劇中演霸氣十足的宰相賈似道,性格霸氣、專橫、傲慢。他與國邦以及女主角張紫琪陷入一段三角戀當中。修哥以往在電視劇中曾出演奸角,但像這次奸到盡,就是首次。他說:「都有一定難度的,好多場戲都好激動,表演出來要有氣勢,聲線動作及對白,有時急速得來要有力。當中還有兩場獨腳戲,要花上好大體力,每次排完戲我都好攰,有時也會跟導演講,我去不到這麼盡,因為要留力晚上拍戲。」
接受訪問當天,修哥的聲線開始有點沙啞。他坦言,自己最弱的地方就是不懂怎樣用聲,所以有時太用力之後,會有聲沙聲弱的情況出現,他希望吃些生津的食物可以幫助紓緩情況。
談及電視劇與舞台劇的吸引力,修哥稱自己過往少有演出舞台劇的機會,今年比較特別,遇到兩個大製作,又很有代表性。他說:「演舞台劇要花較長時間,我覺得除非不做,一做要做到大家都收貨。」
不少演員嘗過演舞台劇後便會愛上,修哥有否被舞台劇迷住呢?他笑言會揀有興趣以及有代表性的才去演,並覺得舞台劇與電視劇是兩種不同的演繹,但他會在中間取個平衡。他說:「我比較鍾意自然表演的方式,生活化些。現在的電影電視作品,演員演出都趨向自然,不會太over(過火),以免讓人感覺他是在演戲,故不會有太多身體語言。現時世界各地的電影電視行業,都用這個方法。」修哥續道,但舞台劇就不可以,舞台這麼闊,要觀眾望到演員做什麼,要做多一點點。以往舞台劇的演出會較傳統,演員去到好盡,但他覺得觀眾已走進另一年代,會感受到當中的改變。
問到他享受哪種表演方式多一點呢?修哥表示兩者都是表演,很難比較。但平時拍慣電視及電影,偶爾有兩個大型的舞台劇可以參與,他都是用享受的心情去演出,亦感到十分過癮,加上這次他遇到一個好對手,跟國邦像有電波交流一樣,他覺得是好大收穫。他亦好少演這麼奸的角色,感覺是過足戲癮。目前,修哥最重要的是保養好身體,以應付共九場的演出。
註:《紅梅再世》即日起至9月10日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