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業新機遇

時間:2017-08-19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大灣區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生態海岸線所形成的灣區,旅遊業界大可利用這個天然資源,打造「濱海旅遊」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近月來熱議的話題,區內十一個城市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去合作,推動經濟發展。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是: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金融業、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在大灣區的香港優勢之中,最常被提到的是金融業,旅遊業所佔的篇幅並不多,筆者在本篇將談談旅遊業的機遇。/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常務會董 林至穎

  香港的旅遊業近年主要的客源是內地旅客,但按旅遊發展局的數據,2016年非內地訪港遊客當中,短途地區市場旅客較2015年錄得3.4%升幅,達920萬人次;長途地區市場的過夜旅客亦上升了2.3%,達470萬人次。針對非內地旅客開拓客源,增加不同地區的旅客來源,減少對個別市場的依賴,相信是香港旅遊業的商機所在。越長途到訪的旅客,他們願意花費的金額越高。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香港的旅遊業界大可與區內的城市和景點合作,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短中長途旅客。

  灣區聯動一程多站

  「一程多站」是很多旅客喜歡的旅遊模式,他們能夠在一個假期之中,擁有不同的體驗。按香港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數據,不少到訪香港的旅客都以「一程多站」的方式旅遊,短途市場旅客以「一程多站」方式旅遊的比例接近60%;長途市場的比例更超過80%。由此可見,香港旅遊業聯同大灣區內城市共同合作是穩勝的選擇,亦是能令大灣區內旅遊業通贏的選擇。

  香港本身的確已有不少吸引旅客的賣點,漂亮的海港、醉人的夜景、中西美食、購物天堂;還有主題樂園、郊野公園、地質公園;中西文化文融的歷史建築和人文特色,這都能吸引不少旅客。但上述賣點未必能夠吸引旅客只待在香港,或視香港為旅程的單一目的地。大灣區其他的城市可以嗎?較有條件達成的可能是澳門這個娛樂之都,賭場和度假區、著名的歷史城區和澳葡美食,也是十分吸引遊客的,但要讓來自歐美的長途旅客視澳門為旅程的單一目的地,也是困難的。

  以同樣為灣區概念,香港人較為熟悉的日本東京灣區作例子,旅客可以在東京停留遊玩多少天呢?

  你或許可以在東京購物血拚上兩三天,但其他活動呢?

  須知道東京的迪士尼是位於千葉縣浦安市,成田機場也是位於千葉縣;富士山之旅雖然多由東京出發,但是景點卻坐落山梨和靜岡兩縣;東京都內雖然也有溫泉,但溫泉度假村也是郊區的較舒適。配合着關東地區的縣市,東京的旅遊路線變得更吸引,更多旅客到來,停留的日數更多。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州、深圳、珠海、中山已有其旅遊發展,每年有不少外省及國際旅客到訪,已有很多能吸引旅客的景點,如現代化的主題公園、中西文化交融氣氛和建築、不同種類的展覽、研討會和國際盛事,品嘗嶺南美食。

  配套條件仍待加強

  大灣區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生態海岸線所形成的灣區,業界大可利用這個天然資源,打造「濱海旅遊」線。現時廣東十四座濱海城市正向這方向發展,包括傳統的海岸聯遊、海島度假旅遊等,還有郵輪和遊艇等高大上的方向。例如惠州就依靠濱海的資源優勢,正在規劃海上觀光通道,開闢水上旅遊巴士等設施,開發海島觀光、濱海遊艇、海島度假等旅遊項目。惠州市也有不少的綠色旅遊資源,擁有十三座海拔逾千米的山,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十分適合開發鄉村和綠色旅遊。

  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西北部的肇慶,森林面積覆蓋率是70%以上,已建成各類森林公園面積約十五萬公頃,包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十一個省級森林公園,一個市級森林公園;建成濕地公園七處,面積共一千六百多公頃,是開發生態旅遊、綠色旅遊的絕佳之選。

  當區內城市走在一起,推廣大灣區一站多元的旅遊,加上區內新建或將近建成的交通配套,讓旅客可以便捷的在區內遊覽,定必能吸引更多旅客到訪,香港的旅遊業定必受惠。

  作為現時在香港經營的旅遊業者及從業人員,應該把握大灣區旅遊發展的機遇,開拓更廣更大的商機。除了與區內業者合作推廣,更應參與區內新景點的發展和舊景點的改造。

  現時除港澳兩地的大灣區內景點,都視省內外遊客作為主力客源,景區內欠缺國外旅客需要的配套,如外語告示不清晰,甚至出現錯漏;工作人員外語能力欠佳,難以了解外國遊客的需要。香港的旅遊業界,擁有數十年接待國外遊客的經驗,如香港的企業或從業員,可以參與區的景點的建造和管理,定必能更有效的接待國際旅客。

  本地人與外國人的文化差異,更是讓遊客卻步的。例如: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大力發展針對信奉伊斯蘭教的旅客進行推廣,香港也只是初初起步,清真認證的餐廳或設施的不足,實難以吸引信奉伊斯蘭教的旅客到訪。大灣區的景點在新發展或改造的過情中,能考慮顧及不同國籍、文化、宗教旅客的需要,定必大大有利大灣區旅遊業的發展。香港的旅遊從業人員,在語言能力和接待國際旅客的經驗,也比區內其他城市的從業員豐富,香港的旅遊業界應該更好的把握這個機遇,開拓更多商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