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看投行發展(下)

時間:2017-08-02 03:16:05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推進期,需要構建一套自主創新機制,以此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過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那麼健全的資本市場就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保障,而作為資本市場關鍵角色的投資銀行則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可或缺的要素。面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新要求,投資銀行應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發揮自身在推動直接融資、配置資本要素等方面的優勢,努力打造一流的國際化投資銀行,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專業而高效的金融服務。/中銀國際首席執行官 李 彤

  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投資銀行,邁向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階段

  21世紀的當下,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人均GDP仍落後於發達國家,經濟運行效率和自主創新實力也存在一定差距。對內,中國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推進期,需要構建一套自主創新機制,以此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過程。對外,面對當前全球政治經濟中的諸多挑戰,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國際化等多邊合作機制和發展戰略來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框架和全球貨幣體系的改革與優化,主動探索自身和全球經濟的發展新空間。

  建立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是中國崛起並趕超發達國家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資本市場發達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就決定了全要素生產率,是一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資本市場的交易中樞,投資銀行的主要經營業務與金融要素資源分配息息相關,是資本市場建設與完善的直接參與者。

  與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相比,中國的投資銀行起步較晚,規模較低,全球金融網絡布局能力較差,國際專業人才短缺,國際化能力不足。截至2016年底,中國129家證券公司總資產不到1萬億美元,而美國僅證券交易商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總額就超過了3萬億美元。

  在國家實體經濟發展急需金融要素支持的背景下,投資銀行不應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短板。鼓勵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培養一批具有競爭活力、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民族投資銀行,對於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金融在國家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

  投資銀行作為直接融資的核心中介,有助於提高我國直接融資結構比例,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降低實體部門的槓桿率水平。

  過去十幾年,中國直接融資不斷發展,直接融資在整個社會融資存量中的比重從本世紀初的不到5%上升到2016年的15%以上,在每年新增融資規模中的比重也從2003年的3%上升到2016年的24%。但中國直接融資以企業債券融資為主,股票融資仍有不足,整體的直接融資水平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當前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市場結構下,實體企業槓桿率偏高這一我國經濟發展難題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2016年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高達166%,位居世界前列,遠高於槓桿率為85%的發達國家和102%的新興市場。與此同時,中小型和創新型等信用記錄較低的企業難以通過傳統的融資渠道滿足自身需求,往往選擇借道影子銀行和通道業務獲得資金,不僅推升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而且掩蓋了金融體系的真實風險,增加了經濟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投資銀行作為連接資本供求雙方的橋樑,直接融資業務是其核心業務之一。投資銀行發展直接融資業務能夠體現資本市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定價市場化和服務多層次的特性,從而更多的滿足實體部門的長期融資需要,減輕實體經濟的債務負擔。

  鼓勵投資銀行發展,有助於規範資本市場交易秩序,推動資本市場建立市場化機制。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資本市場在市場交易工具、投資者結構、新股發行制度、上市公司行為、媒體言論監督,投資者權益保護等方面仍有不足。投資銀行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能夠協助監管機構規範市場交易秩序,強化投資者教育和保護,通過市場機制推動資本市場進行改革,解決我國資本市場當前面臨的部分缺陷,提高金融資源的分配效率。

  投資銀行的風險投資和併購重組業務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經濟轉型。一方面,投資銀行直接融資和風險投資功能更有利於推動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成長壯大。

  中國經濟正處在向更高層級的優化演進中,大量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投資銀行發揮風險投資,價格發現的機制,有助於培育實體經濟的新活力,塑造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當前中國企業依然需要併購重組來發揮協同效益。當前部分行業仍面臨較大的產能過剩壓力,通過投資銀行在併購重組中發揮產業整合作用來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快落後產業出清有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

  投資銀行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投資銀行,能夠滿足中國經濟金融雙向開放中日益豐富的金融服務。隨着中國經濟雙向開放的步伐加快,中國企業在挖掘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走向國際市場尋求投資機會。跨境併購交易環節複雜,交易風險較高,隱藏了跨境投機,監管套利的可能,需要既具有專業國際視野又具有民族責任心的投資銀行來保駕護航。國際化的民族品牌投行能夠憑藉出眾的全球服務網絡和國際品牌效應,優化本國金融資源的全球化配置效率,協助企業尋找合適標的,真正發揮跨境併購投資的協同效益。同時,也可以主動助力監管機構加強對跨境投資的審慎監督,從而更好地助力「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企業「走出去」等國家對外發展藍圖的實施。

  金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核心競爭力,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的關鍵領域,投資銀行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中介,需要更好的回歸本源來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既是激發自身發展新潛力的重要機遇,又是肩負國家發展歷史使命的主動選擇。中國的投資銀行責無旁貸,必須加快創新步伐,優化激勵機制,吸引一流人才,樹立民族品牌,建立國際競爭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