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我的前半生》看似講述女性勵志,然而女主角羅子君依然離不開男性的幫助 網絡圖片
《我的前半生》開播前因為亦舒的招牌而備受關注,卻因為與原著毫無關聯甚至背道而馳的人物設定,才幾天就慘遭「原著黨」的無數吐槽。但拋開原著,這部劇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不再按刻板印象塑造及批判「小三」,也不再強行讓出軌丈夫在妻子無限的原諒中回歸家庭,這在近年內地都市家庭生活劇中已算是進步。
可以說,該劇的前半部分都在努力接近生活真相,但遺憾的是,本該好好講述一個女人如何在殘酷現實中學會獨立,到底還是沒能逃離「正確的幸福」這一俗套。
羅子君的第一份工作是藥妝店售貨員,但沒有幾天就因為跟刁蠻顧客較勁而被炒魷魚。不過,很快她的閨密唐晶(袁泉飾)就拜託男友賀涵(靳東飾)為她找到一份奢侈品鞋店的工作。羅子君因為過人的銷售業績成為商場明星員工,並且開始考慮轉型,為自己謀求更多的發展空間。她在賀涵的推薦下順利進入市場調研公司,從一個業務基礎為零的菜鳥迅速成為最強領導的得力助手,不久卻因為個人恩怨與利益糾葛而離開。機緣巧合下,她通過前任上司的舉薦進入了老東家的甲方公司。最後,羅子君更是毅然離開自己最熟悉的上海,帶着兒子跟隨那位前任上司到深圳打拚。
顯然,這個故事是想通過羅子君離婚後的轉變來塑造一個獨立女性的形象。看着羅子君從一個要由丈夫來定義自己人生意義的家庭主婦,一路逆襲到敢於獨自對抗職場老江湖的白領女性,這種脫胎換骨的變化確實讓人看了有點激動,差一點就信了這是一個勵志故事。但別忘了賀涵這一存在,每一次羅子君面臨困境時,他不僅及時出現還會傾盡所能地幫助她,一邊教會她做人做事的方法,一邊為她擋去麻煩。如果沒有賀涵這把「保護傘」,憑編劇給羅子君最初的性格設定,她又怎可能在完全陌生的工作領域裏一路過關斬將?
看上去愈來愈獨立、一個人也可以很好的羅子君,其實還是沒能離開男人。但有人會問,難道女人就非要脫離男人才能證明獨立嗎?當然不是,只不過女人明明可以有更多種獨立的形式,也可以有更多探索獨立人生的途徑。但是編劇還是安排了一個「有我在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的男人,令羅子君的獨立人格顯得貧乏,這也是編劇令觀眾最費解的地方。因為在現實中,又有多少「羅子君」能夠遇上這樣的「賀涵」並且依靠呢?利用男女關係和婚姻關係帶來的好處只是一種方式,但這不應該成為唯一的或者最值得讚許的一種。這種看似能自圓其說的女性成長故事,更像是給「羅子君」式的人,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