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吃吃的愛》以兩個空間串連故事
記憶所及,電視節目主持轉型成為電影人的例子不多,當中為人熟知的有周星馳和日本的北野武,台灣代表則有電視主持組合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他們的銀幕第一擊是《吃吃的愛》。
行 光
周星馳在成為演員之前,主持過一陣子電視台的兒童節目,但那應算是當時電視台培訓新人的程序,當事人選擇的餘地不多。而在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的另一個身份是搞笑的電視節目主持,算是最為人知的成功例子。不論港日兩地的個案,在電視台時他們都是走搞笑路線的諧星,拍電影之後,周星馳在無厘頭搞笑的基礎上慢慢變奏,而北野武則從一開始自導自演,就一百八十度變身,由連珠炮發的毒舌變成國際知名、沉默寡言的硬漢。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吃吃的愛》,就顯得十分有趣。
由蔡康永編導,小S主演的《吃吃的愛》,基本上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是現實世界中的上官娣娣,她是一個比跑龍套好一點點的演員,為了表演什麼戲都接,結果因為一部搞笑演出的網絡短片爆紅,被片商找上,要和她那個萬眾矚目的大明星姐姐上官玲玲(林志玲飾演)同台演出;另一條線索是,在外太空的世界,麵店老闆娘許春梅不斷在戀愛與失戀之間輪迴,她的芳心被遠道而來的49號太空人俘獲,但最後卻被情人背叛。上官娣娣和許春梅兩個由小S搬演的角色,各自出現在對方的夢中。到底這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兩人的生命是如何纏在一起呢?
挪用電視那一套
電影的劇本採用了一個聰明的策略,用近乎超現實的夢境將一段段讓小S個人表演的片段連在一起。無論是上官娣娣在演藝圈浮沉,近乎自謔的搞笑演出,還是許春梅在太空麵店裝模作樣地為愛情傷春悲秋,其實都是接近電視綜藝節目的段子,博觀眾一笑可以,但作為一齣完整的電影,則談不上,只能套在一個姐妹因愛成恨的故事上。
上官娣娣因為巨星姐姐不肯在演藝路上幫她一把,憤而出走獨立生活,一路走來就是想努力做到讓姐姐認同,直到最後兩姐妹冰釋前嫌……很電視肥皂劇的套路,中間還加插一些電視訪問爆料什麼的,讓人感覺是把編導和女主角過去電視節目的元素,全部放到電影中去,希望吸引到多年來追捧他們的觀眾。只是,在電視或電腦上令觀眾受落的八卦元素,放到電影上是否可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而在這個頗為矯情的娛樂圈姐妹恩怨情仇之中,有一點是頗為有趣的話題。
電影通過上官玲玲之口指上官娣娣不過是個諧星,表示諧星的表演並不是真正的演技雲雲……這樣一種想法,不時見於受過相當教育,但並不太欣賞/懂得電影的人群,當然,編導未必真正相信這樣一種偏見,而是拿出來為諧星正名。只是,這樣一種想法恐怕有點和時代脫節。其實一百多年的電影史,不乏有偉大諧星如卓別靈、基頓等等的身影,他們以笑聲來反映、批判世界的不平,早已被視為最偉大的藝術家之列。簡單重複這樣一種偏見,多少反映了編導心目中的觀眾定位並不高,從佔劇情較多的上官娣娣這段用如此煽情但單薄的情節來呈現娛樂圈,也印證了這一點。
浮華世界難投入
開頭提到周星馳和北野武兩位由兒童/綜藝節目主持成功轉型的電影人,一個把電視時代的表演更加深化,由單純的搞笑技藝加入了深刻的人性探討,成功地把觀眾由香港中小學生拓展到內地大專學生。另一個在電影中以極端簡約的風格,把黑幫片、青春片、愛情片包裝成為全世界影痴受落的「藝術院線」電影,他的電視和電影觀眾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
而蔡康永拍《吃吃的愛》的策略,則是用電視節目的人氣,把觀眾吸進電影院,所以整部作品就像是把一段段電視節目的段子縫合在一起。我相信,華語世界追看《康熙來了》的觀眾,除了因為兩位主持的風格,更因為上這個節目的嘉賓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她們的故事或多或少有血有肉。而在上官娣娣的世界,則是一種近乎《真人Show》(The Truman Show)的浮華世界,連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社群,都模糊不清,觀眾恐怕很難投入戲中人的八卦事,如果是小S和林志玲真人間的八卦,又當別論。當然,編導看來是有把兩個角色和扮演者連在一起的企圖,但出來的效果看來並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