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家庭治療角度看憂鬱症

時間:2017-05-26 03:16:04來源:大公網

  最近一次到台灣是2014年7月,目的地是高雄。當時,台灣的誠品書店是港人其中一個「朝聖」之地。自誠品在港開業以後,港人對台灣的誠品,熱情大減,令「朝聖」之地的吸引力大減。在五日的旅程中,我在誠品逗留了半天,購買了多部當時在香港未有售賣的書籍,其中一部是李維榕的《我的家庭治療工作》(台北:張老師文化,2012年),是我最大的「收穫」。作者撰寫本書的主旨,是要提醒我們,「每個家庭都有未派上用場的能量,如果家庭關係是病因,就有機會設法讓這『病』變成『特效藥』」。

  在書中,李維榕應用了以上的主張,分享了她在處理個案的經驗。數年前,她在北京見了四個青少年病人,都是患了憂鬱症。這四名病人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所有問題都歸咎於精神出了毛病。輔導過程中,這四個病人對自己的生活或抱負,大都沒有太過可言之處。然而,談起他們的家庭,尤其父母之間的關係,卻滔滔不絕,而且甚有主見。

  很多父母以為他們習慣了婚姻不協調,已別無求。他們不知道,落寞的家庭生活會讓人鬱鬱寡歡,蠶食我們的活力,讓我們失去對生命的熱忱,帶給身邊人一種無助的不安全感。孩子是一塊最容易吸收家庭氣息的海綿,因此,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做個開心快活人,不管生活上遇到多大波折。因為父母活得好,孩子才會活得好。

  李維榕透過個案的分享,介紹出結構派家庭治療的理念和特色。

  本書與其他輔導書籍最大不同之處是,多講實踐,少談理論。拿起一讀,有欲罷不能之感覺。對輔導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實不能錯過。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