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丹娜絲」餘威 兩小時閃電逾萬次
受熱帶氣旋「丹娜絲」的殘餘與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天文台9號至10號在13小時內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截至昨晚10時,全港共錄得17339次閃電,上午8時至10時錄得閃電量最多,達10570次。天文台表示,受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今日天氣仍然不穩定,預計雨勢有時頗大及有狂風雷暴,氣溫介乎攝氏25至28度。
有氣象專家表示,「丹娜絲」和2023年引致「世紀暴雨」的熱帶氣旋「海葵」移動路徑相近,同樣帶來大雨;預計在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影響下,這類極端天氣會越來越頻密。\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丹娜絲」於本周一(7日)橫過台灣西部沿岸後,在東海直角90度轉彎,進入福建並減弱為低壓區,但「丹娜絲」的殘餘影響香港,加上活躍西南季候風,本港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天文台於前晚(9日)11時4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午夜12時45分改發黃雨,1時40分取消警告;昨晨8時35分再發黃雨警告,9時36分改發紅雨警告,10時40分改發黃雨,中午12時40分再發紅雨,歷時近三小時,下午3時30分改發黃雨,至晚上8時取消。
多區雨量逾百毫米
天文台紀錄顯示,昨日午夜至下午4時15分,多區累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當中荔枝角、青衣及荃灣雨量更超過140毫米。昨日雷聲隆隆,截至晚上10時,全港累計錄得17339次閃電,包括4464次雲對地閃電、12875次雲間閃電,高峰期在上午8時至9時59分,錄得3021次雲對地閃電,7549次雲間閃電。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向《大公報》表示,一般來說,熱帶氣旋登陸之後,會很快便消散。但「丹娜絲」登陸後,仍可在內陸維持一個渦旋的狀態,令到南海的西南氣流更活躍,有充沛的水汽注入「丹娜絲」的環流,造成強雨帶。他說,這種現象和極端天氣在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之下,變得更為常見。2023年的「海葵」帶來的世紀暴雨,便是另一個例子。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郝孟騫向《大公報》表示,「丹娜絲」轉向主要受高空引渡氣流影響,雖然減弱為低壓區,但仍伴隨着雨帶和不穩定天氣,加上水汽非常充沛。當「丹娜絲」殘餘橫過廣東東部,令珠江口一帶天氣持續不穩定。這個低壓區南側有活躍的西南季候風,影響珠江口一帶雷雨區的發展,為本港帶來暴雨和狂風雷暴。因天氣持續不穩定,雨勢變化大和急速,所以大雨是一場一場地影響香港。天文台一直密切監測和分析雨區的變化,因應雨勢的最新發展,盡早發出相應的暴雨警告,提醒市民保持警覺。
被問到今次是否極端天氣,郝孟騫表示,以往有熱帶氣旋殘餘經過香港或在附近掠過時,都有類似的天氣發生,甚至有更大雨的情況。雖然不是很強的熱帶氣旋,但如果有低壓區,其附近的天氣都較為不穩定和惡劣。
今明仍有雨 下周天色好轉
天文台預測,受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未來一兩日,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本港今日多雲有雨,雨勢有時頗大及有狂風雷暴,氣溫介乎25至28度,吹和緩至清勁南至西南風,展望明日仍有驟雨。隨着高空反氣旋增強,下周初至中期天色好轉,日間酷熱,但仍有幾陣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