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與印度顛覆全球經濟的關鍵》一書指出,我國在科學或技術方面日後將走在創新最前線
「中國研究」在美國是一門顯學,每年皆有大量的研究報告及文章發表,同時亦有不少較相關書籍出版。雖然在研究數量方面,美國確是在西方學術界處於領先的地位,但這些作品的立場,卻有一條清晰的主線,近年來亦沒有明顯的變化。這條研究的主線是,先會在一段時間內「唱好」中國,可稱為中國「興起論」,然後又會開始出版一些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步向衰落,但有趣的地方是,當「衰落論」提出一段時間之後,「興起論」又會重臨,周而復始,循環往復。Engardio(李芳齡翻譯)的《中國與印度顛覆全球經濟的關鍵》(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2007年),是一部支持中國(及印度)「興起論」的話題作品。
我國在科學或技術方面走在創新最前線是遲早的事。內地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科學與工程系畢業生,不斷增加研發支出,並積極地與優秀的外國科技公司及學校強化關係。此外,內地還有多項有利條件,例如低成本、政府支持、有技能的研究人員等。同時,對我國有利的另一項因素是,它在許多技術更高層次的產業急促成為領先的製造業者。由於得到龐大的國內外投資,內地正在快速收購鋼鐵、石化、半導體、汽車等產品的先進產能。當我國變成這些領域的全球製造業領先者時,它很可能會成為重要的創新中心。
作者又對我國科技的發展,提出了不少建議,包括: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大學和企業的聯繫、建立成熟的財金制度。本書雖然是在十年前出版,但書中所預測的中國的現象,今天皆在內地一一實現,作者的獨到見解,令人佩服。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