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推動工業生產

時間:2017-04-25 03:16:07來源:大公網

  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一篇文章,宣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人類只能用人力、畜力、有限度的水力和風力作能源,運用人造的工具生產。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780年的英國,蒸汽機發明了,生產採用機械,代替人手,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產品數量激增,質量亦改善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善用電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1870年,發明了流水作業式生產「程序」、使用電力,大量生產物品,價格下降,一般收入的家庭都享受到洗衣機、雪櫃、冷氣機、相機、電話、電視機甚至汽車帶來的好處。人類生活質素飆升,愈來愈長壽,全球人口膨脹,經濟繁榮,史上罕見。

  第三次工業革命始於1970年,距離第一次工業革命不到200年,電腦面世,電子科技突飛猛進,工業生產趨自動化。發達國家將低技術工業,外判到土地、人工低廉的地區,國內人民享用價格低廉的物品,經濟順利轉型至服務、知識、創意等高增值產業。

  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人力被機械人取代,工業生產效率歷史新高。發達國家的外判工業開始回流國內,推動「再工業化」──即使用工業機械人生產。「人工智能」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製造業、文化產業(例如寫作、作曲、設計、電影),醫療甚至屠宰。現時,機械人已可「程序化」到屠宰肉類比人手更快更好。

  生產力增 職位反而減少

  過往,隨着生產力提升,職位增加,求過於供,工資會相應的水漲船高。財富由老闆往下滲,至勞工階層,大多數人得享經濟繁榮的成果。可是,美國在1995-2005的十年間,勞工的生產力提高了2.9%,在發達國家中,已屬相當出色。2005-2015的十年,勞工的生產力增加了1.3%,屬於正常。可是,這20年來,工資不單沒有相應的增加,伸算購買力,只是原地踏步甚至下跌。何以故?皆因職位不單沒有增加,反而減少。新增的生產力來自機械人,不是勞工。

  美國製造業職位數目,在1979年見頂。可是,2015年美國工廠的產量,比1979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製造業的勞工職位,卻減少了700萬個,不是外判了,就是給機械人取代了。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要工業遷回美國本土,以為這樣可以大量增加勞工職位,殊不知縱使工業回流,職位只會微增,絕不可能補回那失去的700萬個職位,因為大部分職位已被機械人取代了!

  中國經濟轉型,向高新科技進軍,「再工業化」,即是要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過往勞動密集的工業,要改用工業機械人生產,提高生產效能,才能跟發達國家競爭。這幾年,中國大量購入先進的工業機械人。2013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買家,該年購入數量佔全球20%左右。2014年,全球賣出工業機械人22.4萬,中國購入5.6萬,約佔25%。2015年,全球賣出的工業機械人24.8萬,中國購入6.8萬,約佔27.5%。可見中國推動工業生產「機械人化」的力度和速度之猛!中國要急起直追,皆因比起美、德、日、韓等國家,中國還是較為落後。

  撰文:博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