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南京估衣廊10號是《南京照相館》中「吉祥照相館」的原型華東照相館舊址。
近日,電影《南京照相館》在內地掀起暑期觀影熱潮,截至8月5日,觀影人次已經超過4700萬,票房達17億元人民幣,電影也將於8月28日在香港上映。該片故事取材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兩位中國青年冒死保存日軍罪證影像的真實經歷。1937年,照相館學徒羅瑾將日軍要求沖印的、記錄屠殺和強姦侮辱中國人民的照片偷偷製作拷貝、集合成相冊,並意外與學友吳旋於毗盧寺「接力」秘藏至抗戰勝利。戰後,這本相冊成為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上的「京字第一號」證據,令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谷壽夫認罪伏法。
日前,大公報記者尋訪電影中照相館舊址以及兩位青年秘藏日軍罪證相冊遺址。片中「吉祥照相館」的原型位於當時的南京國府路估衣廊10號(現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東側估衣廊10號),隨着電影熱映,估衣廊10號和毗盧寺兩個地點已成為市民遊客緬懷歷史的地標,不少觀眾在觀影後特意前去緬懷歷史。\大公報記者 賀鵬飛南京報道
《南京照相館》中「吉祥照相館」的原型是位於當時的南京國府路估衣廊10號的華東照相館。1938年1月,一個日本少尉軍官來到華東照相館,要求沖洗兩個「櫻花牌」膠卷。當時15歲的照相館學徒羅瑾發現沖洗出來的照片中,有很多日軍殺害中國軍民與強姦侮辱中國婦女的照片。
「一定要將照片想辦法保存下來」
「一定要冒着生命的危險,將這幾張鮮血淋淋的照片想辦法保存下來。」羅瑾趁其他人不注意,匆忙將底片拿到暗室複印。此後,只要有日軍來沖印照片,他就仔細看,最終複印了30多張照片。羅瑾從中挑選了16張清晰的罪證照片,用小本子貼好並精製了封面,並在相冊封面上畫了兩顆被刺穿的滴着鮮血的心、一把帶血的利刃和一個紅色的「恥」字。
1940年,羅瑾迫於生計,進入位於毗盧寺內的汪偽政府交通電訊集訓隊學習,並把相冊轉移到集訓隊宿舍的床板下。1941年初的一天,偽憲兵突然在寺內進行大清查,羅瑾情急之下把相冊藏在毗盧寺廁所牆洞裏並用泥漿糊上。不料幾天之後,他竟發現相冊不翼而飛。為了安全起見,他立刻逃離南京。幸運的是,相冊是被同在集訓隊學習的吳旋意外發現,並藏在了寺內一座佛像的底座下。後來,吳旋將相冊帶回家中並一直小心珍藏。
如今,估衣廊10號地名仍在,但羅瑾當年製作拷貝時工作的華東照相館早已消逝於歷史之中。記者走訪周圍十幾位住戶和店主,竟然沒有一人見過華東照相館。其中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伯說,民國時期估衣廊10號確實有一家有名的照相館,但是見過照相館原貌的人恐怕都已不在人世。
照相館舊址引觀眾留影悼念
《南京照相館》熱映,一些有心的觀眾專程到估衣廊10號拍照悼念。而在距此地不遠的毗盧寺,羅瑾秘藏相冊的廁所早已拆除,並新建了一座公共廁所。這裏還有一塊「侵華日軍屠城罪證照片秘藏遺址」的石碑,簡要介紹了羅瑾及其學友吳旋秘密保存日軍罪證照片的故事。
羅瑾和吳旋冒死保存下來的照片,成為戰後審判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之一谷壽夫的關鍵證據。1946年,獲悉國民政府在南京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後,吳旋將保存了數年之久的日軍罪證相冊呈交給南京市臨時參議會,這本相冊被作為「京字第一號」證據提交給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
如今,羅瑾、吳旋接力保存的相冊原件收藏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015年10月,相冊中的16張照片作為「南京大屠殺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