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年,人們都會互相祝願「世界和平」。戰爭造成生靈塗炭,為害極大。可是,歷來人類總是無法避免戰爭。20世紀便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令人懷疑:國與國之間,可否避免戰爭?世界能否「永久和平」?
如果「永久和平」的意思是:國與國不再兵戎相見,恐怕不可能。國與國之間會因利益衝突而開戰。國家內部會發生內戰,波及其他國家。事實上,二戰至今,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從未停止。可是,如果「永久和平」指:不再發生傷亡巨大的戰爭,那機會便甚高。理由如下:
核武國開戰兩敗俱亡
首先,現時,大國多數擁有核武,足以毀滅整個地球。就算擁有較多和較高殺傷力核武的國家,先下手為強,向實力較弱的核武國開戰,後者可用核武反擊,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齊齊滅亡。這便是「保證互相毀滅」理論(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核武只有阻嚇作用,不能真的用於另一核武國。核武大國之間不能戰,那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會,當然十分渺茫!
其次,經濟愈來愈全球化,各國互相倚賴的程度,大幅增加。小如一件衣服,可能由香港人設計,布料購自歐洲,衣鈕買自日本,運到中國的工廠縫製,然後運回香港裝箱出口到美國、墨西哥及南美出售。國與國之間經濟關係愈密切,一旦發生戰爭,勝負未分,經濟已齊齊受到打擊,商貿減少,股市下跌,貨幣貶值。戰爭已成「雙輸」,既無實利,亦無光榮可言。2003年,美國進攻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美國固然經濟受損,伊拉克政治、經濟嚴重倒退,要依賴美援。交戰雙方都沒可能得益,又何必開打呢?
第三,戰爭成本愈來愈高昂,美國2003年出兵伊拉克,國防部直接開支7578億美元,加上駐軍及其他花費,整場戰爭花了一萬多億美元。戰爭消耗了不少武器和軍需品,要製造新的補充,亦耗費不菲。戰勝國打贏後,立即撤軍,即無利可圖,只有損耗。駐軍當地,不但花費巨大,而且被當地人民視為侵略,不斷打游擊反抗,麻煩更大。
第四,正因現代戰爭花費驚人,經濟損耗巨大,而且戰爭少不免有官兵傷亡,故此很容易引起人民反對。國家要發動戰爭,務必速戰速決。戰爭一旦曠日持久,當初贊成開戰的民眾,都會改變主意,起來反對,政府可能倒台,政黨可能在下次選舉失利而下野。事實上,現時全球人民都認識到戰爭的害處。小布什要向伊拉克動武,遭全球千萬計的民眾示威抗議,大大損害美國的形象。兵凶戰危,沒有十足把握必勝、不能速戰速決的戰爭,對執政者沒有好處,不如不打。
外交途徑化解衝突
第五,過往,國與國之間發生利益衝突、領土和主權爭議,最終都要用戰爭解決問題。現今,有許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作為平台,可以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問題。亦可以運用經濟制裁,外交途徑化解衝突,不必要用戰爭解決問題。就算最終必須一戰,也只會打局部戰爭。
二戰結束至今62年,只有小戰,沒有大戰。全球人民享受到的「長久和平」,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的! 撰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