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65年歷史的台灣首家民營民航企業復興航空昨天正式宣布結業解散,退出台灣航空界,給台灣社會投下震撼彈。這不僅影響10萬名已訂了復航機票的旅客行程,更使1795名復航員工頓時失業,令本已低迷不振的台灣經濟再受打擊。自去年開始復航虧損至今,單是今年前三季已虧損超過新台幣22億(約5.3億港元),正如復航董事長林明昇所說「每天開門虧損1000萬」,足可見2014年和2015年接連兩起重大空難令復航元氣大傷:一方面客源嚴重流失,另一方面保費上升加大營運成本。但目前復航的資產仍多於負債,讓復航董事會決心結業的關鍵原因還在於看不到營運前景。兩岸航線業務營利在復航佔四成,但今年以來陸客銳減,而且未來幾年人數恐將持續下滑。島內航運業經營環境不佳,復航認為與其在半年或一年後破產,倒不如「壯士斷腕」,以保存集團其他業務。
2008年5月國民黨上台執政,兩岸雙方得以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大幅改善關係,在恢復兩會事務性協商後開通了陸客赴台遊。自此陸客赴台遊不僅促進兩岸民眾交往,更給台灣旅遊帶來龐大的商機。2008年至2015年間陸客赴台總人次高達1800多萬,給台灣帶來319億美元的觀光外匯。2014年、2015年陸客佔赴台觀光總人次四成,成為台灣旅遊業最大客源,由此也帶旺了台灣航運業。去年兩岸航線共搭載1182萬人次,是目前台灣島外航線載客量最大的地區,也是島內七家航空公司極重要的黃金航線區。其中兩岸航線業務營利在復興航空和遠東航空所佔的比例高達到四至五成。林明昇2012年時曾樂觀表示,復航增長動能主力在亞洲區間航線以及兩岸直航航線的增班。
然而,好景不常。今年島內政黨輪替,民進黨贏得大選,但上台迄今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陸客赴台意願大減。今年5月陸客團人數減少超過三成,8月已降至五成,「十一」黃金周更是少了兩倍。陸客人數跌跌不休,與旅遊相關的酒店、餐飲、百貨、民宿、交通等無不受到衝擊。8月島內一家以經營陸客赴台遊為主要業務的旅行社就無預警倒閉,使傳聞已久的「倒閉潮」終於倒下了第一張骨牌,而兩岸航線業務佔有相當大比例的復航很不幸地成為第二張骨牌。
以目前民進黨當局所搞的一系列「去中國化」的行徑來看,它並無意改善兩岸關係,未來幾年陸客人數勢必進一步下滑,島內旅遊業和交通業的營運環境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