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民黨民意代表在台北公聽會上表達捍衛食品安全的立場/中央社
【大公報訊】據中央社台北報道:日本核災食品解禁惹議,究竟這些食品安不安全?核能專家表示,現在連輻射物半衰期的1/5都不到,談開放還太早。台灣核子工程專家賀立維表示,現在距離核災才不過5年多,連輻射物質半衰期30年的1/5都不到,更何況輻射食品檢驗人力僅13人,恐怕「一天工作24小時都檢驗不完」。
賀立維表示,輻射物對人體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鍶90」與「銫137」,前者與鈣質成分接近,容易被骨骼吸收,引發骨癌及白血病,後者則容易引起內臟癌症,更可怕的是,輻射物質對人體的影響不是隔天就看得出來,而是長期累積在體內造成的危害。
賀立維說,輻射物質對孩子影響最嚴重,他曾到日本超市,發現核災地區的食品都會貼上「18禁」的標籤,建議發育中的孩子減少購買,既然風險還沒去除,那麼開放核災縣市食品還不是時候。
不過,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卻有不同看法。他說,環境中本來就有輻射物質,且日本核災前從未有人驗過食物的輻射值,根本無從得知增加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