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寶寶(左)與阿班勇闖貝根族國度
夢工場(Dreamworks)最新動畫作品《魔髮精靈》(Trolls),將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士高音樂及美學、八十年代耳熟能詳的金曲,結合六十年代的「巨魔娃娃」,放進動畫之中,除了可愛的卡通人物吸引小朋友,懷舊風也可以令陪他們看的大朋友有所共鳴。\劉偉霖
可愛的精靈族本來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每天都唱歌跳舞以及抱抱。貝根族(Bergens)是其貌不揚的怪物,每天愁眉苦臉,不知快樂為何物。直至有一次,貝根族發現吃了精靈後,心情便會變得暢快,於是把精靈族居住的精靈樹封鎖起來,每年舉辦「精靈節」吃精靈。貝根族王子阿吉(Gristle)將會初嘗精靈的滋味,可是精靈族國王早着先機,帶領族人逃之夭夭,在別處重建家園。負責炮製精靈的惡毒廚師,被貝根族國王放逐。
二十年過去,精靈族在新家園安穩過活,寶寶公主(Poppy)和族人終日唱歌跳舞以及抱抱。唯獨是阿班(Branch)唱反調,他堅信貝根族終有一天會找到來,苦勸寶寶不要高聲歡唱。寶寶不聽,還將慶典大搞特搞,大放煙花。惡毒廚師找了精靈二十年,終於憑着煙花找到精靈族,她捉去寶寶一些朋友,想藉此回到貝根族。王子阿吉經已登基,但他因為從未吃過精靈,深信自己將會一世不快樂,不過他不知道皇宮的僕人「洗碗妹」正暗戀着他。寶寶不懼危險前往貝根族國度,原想躲藏起來的阿班知道超級樂觀的寶寶一定會出事,於是悄悄跟來。
阿班像煞阿愁
這句話可能說得太多次,夢工場始終都是跟在彼思背後,不過在畫功上,夢工場和彼思的距離已經不大,現在很少會拍出不堪入目之作,加上夢工場的「頭巾氣」沒有彼思的創作人那麼重,可以有穩定的產量。話雖如此,《魔髮精靈》確實有不少地方太像競爭對手的作品。
例如寶寶及阿班的「正能量對負能量」,就很難不令人想起《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連阿班的一句「我很正面地覺得你會出事」,就像倒模《玩轉腦朋友》中的阿愁(Sadness)。不想用「抄」或「偷」,是因為荷里活動畫始終不是七日鮮,想抄都不能抄得這麼快,可是兩片的上映時間確有一段距離,夢工場一定會有人看過《玩》,即使不將整個橋段改變,但保留這句對白,就很難不令人有拾人牙慧的感覺。
另外,本片有兩個元素很像迪士尼的《魔雪奇緣》(Frozen)。首先是影片有大量歌曲,和《魔雪奇緣》一樣有歌舞片的感覺。阿班的英文原版是由Justin Timberlake聲演,他也有為影片寫了新歌。新歌以外,本片倚重不少金曲去讓角色抒發心中感受,不過,這些歌曲都很難及得上《魔雪奇緣》的歌曲爆紅。另一個像《魔雪奇緣》的元素就是男女主角的設定,寶寶公主勇闖(亂闖)險境,就如《魔雪奇緣》中的安娜公主(Anna)一樣,結果也要由男主角幫忙,兩人一起歷險。《魔雪奇緣》的觀眾對「壞王子」的設定津津樂道,《魔髮精靈》也有。
《魔髮精靈》故事最有趣的設定就是,貝根族吃了精靈之後就會快樂,這兩個族就是極端的正能量對極端的負能量,也很容易就猜得到故事的發展,一定要貝根族學會不吃精靈都能快樂,才會大團圓結局。基於這一點,喜歡在兒童動畫中找一些洗腦線索的觀眾或影評人可以有這種解讀:吃精靈來換取快樂,可不可以比擬為吃肉?所以,小朋友們不要以為肉是非吃不可?
的士高尋快樂
如果把惡毒廚師都算進去,再加上正能量/負能量所代表的興奮及抑鬱,惡毒廚師就可以比喻為藥廠勢力,他們要向人灌輸人要借助藥物,才可壓抑憂鬱、令情緒穩定下來,吃精靈就等於吃抗抑鬱藥,再想遠一點,可以包括加強專注力的藥(給被評定為有專注力缺乏症的孩子服用)。與其依賴這些藥物,不如有正常的社交、戀愛、唱歌跳舞以及抱抱。
阿班不單性格和其他精靈不同,連他的髮色及膚色也是黑黑灰灰,不同其他精靈的七彩。影片其中一個設計是,其他精靈因為心灰意冷,也變成黑黑灰灰。如果貝根族真的如片頭所指,見到精靈那麼快樂,為了想快樂才試吃他們,筆者有興趣知道,心灰意冷的精靈是否會沒了「藥效」?好在不用去到試吃不開心精靈這一步,就可以憑七彩的士高皆大歡喜。好在小朋友不會知道,當年的七彩的士高世界,背後其實暗藏迷幻的誘惑,例如「露茜在鑽石天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