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於28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400多家海內外企業參展\網絡圖片
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於28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吸引來自海內外及台灣等地區的400多家企業參展。由於漁業經濟在資源衰退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下前景看衰,將休閒娛樂和體育運動相結合的休閒漁業項目開始被市場深度挖掘,前景看好。本屆博覽會上,在漁業旅遊產業方面起步較早、發展水平較高的台灣休閒產業界,帶來系列其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經驗,為兩岸共謀海洋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大公報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
第九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於28日上午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博覽會展覽面積達13000平方米,標準展位超過700個。
台灣休閒漁業發展協會、台灣屏東觀賞水族生產協會等諸多兩岸知名漁業團體亮相此間博覽會。台灣休閒漁業館以「驚艷海洋、台灣經驗」為主題展示,介紹台灣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經驗。相關海洋紀錄片導演還親臨現場,播放海洋保護紀錄片,為現場觀眾展現台灣漁港及漁村新面貌。
首從國家高度舉辦論壇
此外,來自台灣的潛水業者今年再次參展,向大陸民眾展示了墾丁、蘭嶼、綠島、小琉球等地的潛水優勢。海峽兩岸大學生水族箱造景技能邀請賽也在博覽會上精彩上演。
台灣休閒漁業發展協會相關人士介紹,台灣目前已經開發出眾多海洋娛樂項目,如海釣、夜釣、潮間帶、生態導覽、賞鯨豚、海洋運動等。
一粒不起眼的蜆子,在台灣卻能創造出價值幾十億人民幣的產值。台灣的漁場、漁港不只是單一的漁業經營場所,更多的是向休閒觀光漁業轉型,朝着垂釣、餐飲、觀光、創意等高附加值的漁業產業鏈延伸,成為漁業新增長點。
台灣業者表示,大陸漁業旅遊資源豐富,兩岸合作深耕漁業經濟前景廣闊。中國漁業在經歷了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後,正面臨資源衰退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亟需轉型升級,休閒漁業將休閒娛樂和體育運動相結合,逐漸成為現代漁業的支柱性產業。
本次博覽會,以「新漁業 新機遇」為主題的首屆中國休閒漁業高峰論壇同期舉行。這是內地首次從國家高度舉辦的休閒漁業專門論壇,表明休閒漁業在中國漁業發展中迎來新機遇。今年年初,國家農業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漁業轉變調優指導意見》,把發展休閒漁業作為推進現代漁業發展重要內容。
休閒漁業迅速發展壯大
目前大陸依託300萬平方公里、6500多個島嶼的海域資源以及內陸豐富的江湖水庫及漁業資源,各種休閒漁業業態已開始迅速壯大發展。如山東省2015年休閒漁業產值即達到100多億人民幣(約合116億港元)。
作為休閒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閒漁業將休閒娛樂和體育運動相結合,逐漸成為現代漁業的支柱性產業。資料顯示,在美國,休閒漁業的總產值約400億美元,佔到整個漁業產值的60%。
本屆博覽會由中國休閒垂釣協會、中國漁業協會、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將持續到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