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家或本地運動員在體育盛事中得到好成績,市民不期然產生自豪感,社會氣氛變得歡樂、正面、積極,促進社會和諧及凝聚力\資料圖片
1996-2000年,英國平均每年花1,300萬英鎊在精英運動員身上,隨即在悉尼奧運取得11面金牌。之後四年,撥款更增至逾2.6億英鎊。英國在倫敦奧運奪得29面金牌,可以說是用金錢「堆砌」得來。
可惜,有一得亦有一失。官方數字顯示,在2016年,英國人每星期起碼做一次運動的比例,較2012年輕微下跌了0.4%。提升精英化的代價,便是普及化下降。給精英運動員出征里約奧運的撥款,增加了11%,惟有削減對地區體育運動的補助,人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自然下跌。資源有限,魚與熊掌焉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