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泰國稻米不成「河」?

時間:2018-03-09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河粉師傅告訴作者,正宗河粉只能用廣東稻米做材料,泰國稻米偏軟,是做不成河粉的

  心血來潮,忽然發覺很久沒有吃過乾炒牛河了,結果走了兩間「茶記」,居然晚市都沒有!家附近不缺食店,可如此尋常的東西,竟無處可尋。

  惟有上維基百科看個配圖,望梅止渴。忽然發現,維基百科的解說有問題!說乾炒牛河是「港式酒樓食品」。哈哈,所謂「人之患」的職業病,登時發作!

  這河粉的「河」字,本身就源自廣州地名:沙河,河粉原本全稱應是沙河粉,乾炒牛河是地道的廣州菜,從茶樓、粥舖到大牌檔皆有。別拿泰國貴刁(一種類似河粉的泰國粉)來反駁我,有經驗的做河粉師傅曾經告訴我:正宗河粉只能用廣東稻米做材料,泰國稻米偏軟,是做不成河粉的,所以只能做貴刁。原來如此,可今天珠三角還有稻米嗎?早有史料記載,清朝初年廣東、福建已經缺乏米糧,朝廷特批從泰國大量進口稻米。

  沒有或者供應量不足的話,那今天省港澳的河粉從何而來?用江南稻米?湖廣?天津小站稻?泰國稻米不成河,那麼隔壁的世界產糧大國越南的稻米呢?總不成是袋鼠國的絲苗吧……

  想多了,肚子都不餓了!南傳佛教的《起世因本經》中有雲:「何等眾生以思為食?若有眾生,以意思惟、資潤諸根,增長身命,以意思惟、潤益諸根,增長壽命者,此等皆用思為。」這也是佛教「九食」中的所謂「思食」—以思考為食,可資養善根。不錯,豈止減肥,年終省下不少飯錢。問題中年的批評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一笑!

  【吃飯遐思系列】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