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STEM教育觸及日常生活問題

時間:2017-07-04 03:15:07來源:大公網

  上周六,60位教師修讀「STEM專才教育教師研習坊」課程,學員大部分是小學教師、校長,也有中學教師和大學講師。他們任教數學、電腦、常識、生物、物理、通識、語文、音樂等科,大都身懷絕技,希望以自己所長為STEM出一分力。

  課前,香港科學家曹宏威教授收集各老師的STEM案例,並逐一解答其可行性。

  案例一:來自小學的周繼懷老師提供「失書探測器」案例,他認為學校圖書館常出現圖書亂放或失書問題,要學生以創意解難。過程中,曹教授讓老師思考討論,然後對各建議即時回饋,並舉可使用感應技術之例。感應技術裝置放在圖書櫃後,假如書本離開位置,只要按按鈕一下,出現燈亮或響聲,便可追蹤書本了。

  案例二:來自中學的小燕老師提供「通過實驗了解小老鼠與大老鼠在寒冷天氣中,誰先凍死?」案例,曹教授認為可透過數學計算老鼠的大小和體積,以及根據物理與生物科的身體散熱原理作探究。不過,在語文及倫理意識上,中文標題負面,宜將實驗題目由「誰先凍死? 」改為「誰最長壽?」同時,動物生命有其堅韌和耐力,不易準確計算其變數。而且,用老鼠做實驗,在港可能會被告虐鼠。故此,曹教授建議,可以採用植物取代老鼠做實驗。

  案例三:來自黑龍江省尚志市的管金鵬老師,他提供的案例是「如何提升黑土水稻米的經濟效益?」曹教授從稻米生產、食品加工、口味創新、包裝設計、推廣銷售等方面融合多個學科知識作出詳細的解答。他建議除用科技增加水稻米的生產外,還要在食品製作上加工,增添創意口味,例如榴槤味、香蕉味等,也可增加如米筒、炒米餅、乾飯焦等食品種類,在推廣銷售上可以從健康兼美味、外形、價格等多方面入手,提升水稻米的經濟收益。

  以上三個案例,曹教授剖析全面,都包含STEM元素。可見,STEM教育可解決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亦可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見及此,STEM教學可透過問題引發學生的愉快探究,進行創意解難,繼而動腦動手,製作新小玩意或進行專題研習。過程中,教師不一定是專家,但可從旁指導,鼓勵學生多嘗試,多發問,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製成作品。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經理謝惠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