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族譜》反映日本殖民逼改姓氏政策

時間:2018-03-06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薛氏在族譜前拒絕日本殖民政府官員的改姓要求

  韓國電影《族譜》中的薛氏族長薛鎮英一口拒絕了日本殖民政府的改姓要求,他提出折衷之法:保留「薛」這漢字作為姓氏,但按照日語的讀音把「薛」字讀作「masaki」。原以為可以蒙混過關,怎知朝鮮總督府並不接受,非要他徹底改用日本姓氏不可,於是劇情就在一系列的心戰和鬥法中展開。

  朝鮮總督親自接見薛鎮英,欲游說他改姓,仍未進入主題,薛氏已斬釘截鐵地表明不會改用日本姓氏。此後總督府不斷施加壓力,包括逮捕快跟他女兒結婚的準女婿,指他參與獨立運動,向薛氏表明只要改姓便釋放他女婿,連男方父母也苦苦哀求薛氏改姓以救其兒,可是薛氏寧願犧牲女兒婚事也不屈從。最大的壓力來自他的一對孫兒女,他們在學校受到日本老師的辱罵,還威脅不許他們上學。兩孫苦苦哀求祖父讓他們改用日本姓氏,問道:「其他小孩都有日本姓名,為什麼我們沒有?」最後薛氏答應「明天」就改姓,兩孫頓時變得歡天喜地。

  第二天,薛鎮英前往官府「申請」更改姓氏,把整個家族的薛姓改為「草原」,填畢自嘲不曉如何用日語唸這姓氏,在場官員教他唸作「kusahara」。官員隨即發覺他只是改了整個家族的姓氏,自己卻一字不易,在表格末仍簽上三個剛勁有力的漢字:薛鎮英。影片並沒有透過悲慘的場面來表達薛氏的悲憤,而是以平淡的畫面來表現他的內心:只見他爽快地填畢改姓表格,然後前往探訪各家族中人,最後聽兩孫在他面前歡喜地唱着日本歌曲。

  影片沒有表現他的痛苦神情,而是讓觀眾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最後,薛鎮英表示持續七百多年的淳昌薛氏由他中斷,愧對祖宗,在族譜前服毒自盡,再次回應了電影的主題。薛鎮英被迫更改了家族姓氏,但他至死都未改一姓一名。

  《族譜》深刻反映了皇民化政策對朝鮮人民造成的心靈創傷,這政策同樣在同時期的台灣推行,卻不見相同主題的電影,其原因不言而喻,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從韓國電影《族譜》看日本的皇民化政策.下)

大專講師 梁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