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香港經歷四次殖民侵略(八)

時間:2018-01-12 03:15:07來源:大公網

  英國向清廷提出擴充香港轄地範圍,清廷鑒於性質與過往割讓港九的情況有別,單是「租借」一詞已顯示該地主權仍操之在手,無論在顏面和感覺上都良好得多了,因此清廷也就「同意磋商」,以新租借地的「展拓範圍不大」為宗旨。不過,清廷國勢日衰,內憂外患,其實對各國的苛索已無力反抗。1898年,兩國最終敲定以新安縣深圳河為界,河的南邊延伸至九龍界限街的整遍陸地及周邊海域與海島均劃入新租借地範圍。

  隨後,兩國再就水域界線進行角力,到同年的六月九日,兩國正式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確認自當年七月一日起生效,為期99年。該片新得之土地,總稱為「新界」(New Territories)。

  最初,港府擴展新界只為確保全面控制維多利亞港(因九龍城至將軍澳一帶地段及水域仍屬清廷管轄),使商旅能自由航行。其次亦為控制珠江出口東岸水域,保障九龍及港島的防衛與鞏固自由貿易平台的位置。因此,新租借地主要擔當屏護港九的作用,政府並無計劃將新界發展成商業重鎮,加上新界幅員廣大,政府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規模的開發,故《專條》生效後,未有即時接收新界,而是派遣輔政司駱克(J. S. Lockhart)調查新界地區狀況,撰寫成《香港展拓界址報告書》(通稱《駱克報告》),詳細報告新界情況,並建議港府「應該在英治下,盡量維持舊中國現狀。」

  新界歸入英治之初,最重要的建設莫過於九廣鐵路工程。當時為擴大香港與廣州之間的陸路交通,便利人貨往來,港府與清廷同意建造鐵路,並各自修築所轄地段之鐵路。港府以中環對岸之九龍(尖沙咀)為起點貫穿筆架山,經沙田、大埔、粉嶺、上水抵達羅湖邊界。自1910年九廣鐵路通車,新界東亦迅速發展,居民與港九之互動與聯繫也日益密切。時至1937年,因應市區發展擴充,九龍市區用地已經飽和,港府修例,將九龍範圍由界限街向北移至山邊,涵蓋荔枝角至深水埗,石硤尾至竹園、牛頭角等原屬於中國主權的「新界」地段,是為「新九龍」,行政上歸入九龍轄地,變相取消了該地段原居民之固有權益。

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