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黑天鵝」和「灰犀牛」

時間:2017-11-14 03:15:06來源:大公網

  圖:英文常用動物來形容財經市場的狀況,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牛」和「熊」 中新社

  英文常用動物來形容財經市場的狀況,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股票市場的「牛」(bull)和「熊」(bear)。當前在房地產、股市節節上升之際,我們又聽到專家和輿論警告要警惕「黑天鵝」(black swan)和「灰犀牛」(gray/grey rhino)。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文稱,中國金融風險正處在高發期,既要防止「黑天鵝」事件,也要防止「灰犀牛」風險發生。《大公報》11月7日的社評也提醒投資者要提防「灰犀牛突襲」。

  黎巴嫩裔美國學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在2007年出版的著作《黑天鵝》(The Black Swan)中首次提出黑天鵝效應。18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所見過的只有白天鵝,故認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到澳洲後才看到當地的黑天鵝。看到一隻黑天鵝便推翻了在此之前無數次觀察到白天鵝而得出的一般結論。塔雷伯借用這個典故把影響巨大(high-impact)、難以預知(unpredictable or unforeseen)且罕見(rare)的事件稱為「黑天鵝」。美國的「911恐襲」就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

  「灰犀牛」這一概念則由美國學者、古根海姆學者獎(Guggenheim Fellowship)得主渥克(Michele M. Wucker)於2013年1月在達沃斯全球論壇上首次提出,並在其著作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s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已出版的漢譯書名為《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中做了詳盡的論述。她認為灰犀牛就是「概率極大、衝擊力極強卻被忽視的風險」(a highly probable, high impact yet neglected threat)。因此,灰犀牛不是隨機的突發事件(not random surprises),而是在一系列預警和明顯徵兆(a series of warnings and visible evidence)之後爆發出來的。灰犀牛襲擊時,極具爆發力。試想,一頭兩噸重的犀牛用牛角全速向我們攻擊的情形吧。

  渥克曾給出的一個典型的忽視灰犀牛的例子就是曾經稱霸全球的菲林公司柯達(Kodak)。柯達忽視了數碼攝影技術(digital photography)不可阻擋的潮流(unstoppable trend)而一心專注現有業務,結果錯失了在新技術領域脫穎而出的機會。   亦 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