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嚴謹思維比批判思考更重要

時間:2017-10-27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徐悲鴻筆下〈愚公移山〉,展現對信念鍥而不捨的追求     網上圖片

  近年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的教育改革,似乎都異常推崇所謂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然而,在培養學生建立這種批判性思考的時候,不少人卻又望文生義,過度聚焦在通過批判既有的一些觀點,來彰顯自己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其實,以筆者的理解來看,批判性思考最重要的是要養成獨立和嚴謹思維的習慣,而建立獨立思維的重點,不在於駁斥某些既有的觀點,關鍵在於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問題,而不至於為批判而批判,最後落入斷章取義的地步。

  最近,內地和台灣網上瘋傳一篇中學生的作文(下面簡稱「作文」),文章是批判〈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的,並主張應該把這篇文章從內地的中國語文課本中刪除掉。這篇作文率先得到台灣某學者的大力吹捧,然後內地許多網絡名人開始大肆傳播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隨便上網查找得到。筆者雖然不是修讀中文系的,但畢竟也曾經教過中學中國語文科,及預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十年以上。對於這篇學生作文和成年人的吹捧,老實講,深深地不以為然。

  〈愚公移山〉源自《列子》

  關於〈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至少要放在不同的語境來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不至於落入想當然的自我想像之中。

  第一是這篇文章是源自哪個地方,而原文本身其實想表達什麼意思。〈愚公移山〉是出自道家文獻《列子》中的〈湯問〉一篇長文中的第二個寓言故事,而整個〈湯問〉總共有十五個寓言故事,包含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技術想像:周穆王西巡時的機器人想像、魯齊兩國聖人討論的「換心術」。而上述作文,其中一個批判觀點,就是認為愚公移山太缺乏技術性了。如果通篇閱讀〈湯問〉的話,就不會輕易得出這樣一個看法來。

  整篇〈湯問〉,就是通過15個寓言故事,來展現作者和古人對於宇宙和人類社會的求知欲望和想像。而〈愚公移山〉所展現的重點,不在於人海戰術,而在於人定勝天的信念,以及鍥而不捨的追求。寫該作文的孩子很推崇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樣是需要一代一代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不斷的嘗試和努力。牛頓的貢獻只能到經典物理學,不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之後更先進的量子物理學,難道說牛頓就是一笨蛋?可以質疑「愚公移山」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例如可以搬家、可以繞道、可以開路而非搬山,但不要放錯重點,鍥而不捨的精神本身沒有問題。

  求高分難免故作驚人語

  另外,〈愚公移山〉這個寓言也沒有強調用人海戰術。在戰國時代,人,是非常寶貴的生產資源和戰爭資源!是耗不起人海戰術的!

  另一個這篇文章的語境,當然就是毛澤東在1945年把這篇文章定調為「老三篇」,可以不同意毛的意識形態,但單就毛引述這篇文章的用意來說,其實毛一樣是強調鍥而不捨的信念。本身也是無可厚非的,只不過毛強調的是革命要鍥而不捨地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兩座大山,大家可以不認同這個政治目標,但箇中鍥而不捨的精神,我沒看到有什麼不妥。

  中學生年紀小,閱讀量有限,批判性閱讀的方法學、經驗更加有限,加上為求高分,寫作難免會有故作驚人語的傾向,這是很自然的事。

  問題不在孩子本身,問題是把孩子吹捧而沒有加以正確引導的成年人。教會孩子方法,這才是教育。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