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胡適地標井字遊戲
「南區文學徑」路線極長,由香港仔經淺水灣至赤柱,沿途設置多個地標,講述文化名人在香港的事跡,包括蔡元培、張愛玲、蕭紅和胡適。
南區文學徑的胡適地標設在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大門馬路對面。在這裏設立地標要解答兩個問題:胡適為何來香港?來港後為何到南區赤柱?首先,胡適是在1935年到香港領受香港大學向他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他從上海乘船,一月四日到達香港。
胡適在港大第26屆學位頒授典禮中接受港大頒發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讚辭由港大校長康寧(William Hornell)撰寫和宣讀。這是胡適得到的首個榮譽博士學位,其後在1936至1959年間,胡適再得到美國(31個)、加拿大(2個)、英國(1個)三國大學頒發的34個榮譽博士學位,連同他自己修讀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胡適一生共擁有36個博士學位。在港期間,胡適發表五次演說,認為香港的廣東人有「守舊風氣」,「迷戀中國古文,不肯徹底改用國語課本」,「文言課本還是很佔勢力」,他希望香港能改變風氣,成為中國「南方的一個新文化中心」。
胡適在港的五天行程由港大文學院院長傅斯德(Lancelot Forster)安排,其中有暢遊南區的行程,足跡遍及香港仔、深水灣、淺水灣、赤柱等地。他深為港島南區的美景所吸引,譽道:「香港應該產生詩人和畫家,用他們的藝術來讚頌這裏的海光山色。」在聖士提反書院門外設立地標是因為當年胡適曾在該校邊喝下午茶,邊「看海上的斜陽」,讚賞Stanley(赤柱)「風景絕佳」。站在今天的胡適地標,仍可看到當年胡適所描之景,但需透過樓間的縫隙來觀賞。地標旁有「井字遊戲」,可配對胡適的詩文,寓遊戲於學習。
(南區文學徑.一)
理大專上學院客席講師 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