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屆政府的推動下,香港的自資大專教育急促發展,現時香港已有30多間大專院校開辦全日制自資課程,包括副學士、高級文憑及學士學位課程。近年隨着出生率偏低,導致適齡學生人數不斷下降,加上來自海外高等教育的競爭,為香港自資大專院校的經營帶來嚴峻的挑戰。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不少香港自資大專院校都面對收生不足的情況,個別甚至面對經營困難的問題。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自資大專院校各出奇謀,想盡法子收生。於是,港鐵站、巴士車身及報章會出現大量有關自資課程的廣告,有關這些課程的教育展覽愈見頻密,個別院校甚至會用「零學費」為招徠,旨在吸引學生報讀。然而,這些「策略」的成效如何,都是不得而知。對學生來說,教育可改變他們的命運,屬高風險的投資,所以自資院校的品牌價值尤其重要。有見及此,本文將應用品牌管理的理論,來討論提升自資大專院校品牌價值的方法。
首先,從建設品牌的角度來看,宣傳的成效存疑。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學者Ennew在其研究中指出,不論是不同形式的廣告或展覽,都不能建立自資院校在學生心中的品牌價值。其次,自資院校的品牌價值是建構自一些較隱含的因素中,包括院校的社會形象、歷史、國際關係、品牌個性及校友聯繫。
有見及此,在資源的運用上,自資院校應側重於建立其形象,例如,透過鼓勵師生做義工,服務社會上有需要人士,以盡其社會責任。自資院校亦應鼓勵師生參加不同類型的國際性比賽,讓他們與外地學生交流;透過校友聯繫,讓學生知道校友的成功,都有助建立院校的品牌形象。最後是「品牌個性」,院校應將資源集中投放在其擅長營運的課程中,而不是盲目開辦新課程去迎合市場走勢,讓大眾想起某些行業與課程時,就能聯想到該院校,例如:在職業專才教育上,大眾會優先聯想起職訓局。
總的來說,在自資專上課程學額過剩的背景下,各自資院校正面對巨大的挑戰,若管理人員仍投放大量資源在不同形式的廣告與展覽上,其品牌價值將難以建立,繼而影響其競爭力。反之,院校投放資源於建立品牌形象,不但有助提升教育質素,更能使大眾主動了解其開辦之課程。屆時,最好的宣傳,就是學院網站內的學院動態。 張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