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盟軍東南亞戰區受降儀式中的中國代表馮衍將軍(中)
新加坡聖淘沙島上除了有遊樂設施外,還有古蹟西樂索炮台(Fort Siloso),是英國統治時期的軍事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曾據之以抵抗日軍。現在這裏成為博物館,有室外軍事裝備展覽,也有室內展館。其中一個展館稱為「SURRENDER CHAMBERS」(投降室),分別展出英軍向日軍和日軍向盟軍投降的實況。
前室以蠟像和圖文展示了1942年2月英軍向日軍投降的情況,這是繼香港陷落後英軍的另一次挫敗。踏進後室,時間轉到1945年9月12日,這次大易其位,輪到日軍向盟軍投降,兩排蠟像呈現了當時的情景,日軍代表無不垂頭喪氣;另一邊是盟軍代表,主受降官是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另外有多名盟國的代表。一名中國軍人坐在眾洋將之間,由於蠟像身形矮小,特別引人注目,像前有英文名牌,寫着:「MAJOR-GENERAL FENG YEE HEAD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MISSION TO S.E.A. COMMAND」他就是盟軍東南亞戰區受降儀式的中國代表馮衍將軍。場內還站着各國士兵蠟像,一名中國陸軍士兵站在法國水兵旁。
馮衍將軍1908年出生,江蘇南通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生。抗戰時期,中國組建遠征軍前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馮衍將軍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少將副參謀長、參謀團副處長及中國駐東南亞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官,策劃對日作戰方案。1945年9月12日,盟軍東南亞戰區受降儀式在新加坡市政廳舉行,馮衍將軍代表中國接受東南亞日軍投降。主受降官蒙巴頓要求盟軍代表不得與日人握手,因此會後日軍代表欲與馮將軍握手,遭到拒絕。馮將軍回國後曾出任軍政部參事、國防部長辦公室副主任、代主任等職。了解馮衍將軍事跡的人雖不多,但他的蠟像立在新加坡的紀念館內,留下中國與盟國共同對日作戰的烙印。
按:漢代有另一同名者馮衍,既為將軍,亦善辭賦,《後漢書》有傳。
理大專上學院客席講師 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