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九龍城的宋室史蹟

時間:2016-12-16 03:15:07來源:大公網

  眾所周知,宋王臺是紀念宋末二帝逃難至香港的事跡。南宋末年,蒙古南侵,建立元朝。德佑二年(1276),首都臨安陷落,將領護送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南逃。同年五月,趙昰即位,改元景炎,並加封弟昺為衛王,經泉州、潮州、惠州、廣州等地,繼續逃亡。趙昰死後,廟號端宗。

  景炎二年(1277)四月,國舅楊亮節等護衛帝昰逃至九龍官富場(今九龍城一帶),停駐數月。本地居民出迎,呈奉糧食,帝室遂駐蹕興建行宮,位置約於現今馬頭涌以東一帶,時稱「二王殿」。而將士則在附近屯駐,發展成二王殿村或二王村。為了加強防護,特意在村外四邊築起圍牆,是為古瑾圍。另一批士兵則在稍遠處聚居,形成福佬村、衙前圍村、馬頭圍村等。

  是年九月,端宗移駐淺灣(荃灣),又涉足東莞秀山、香山井澳等地,次年於碙州(疑為大嶼山,亦有指新會)駕崩,僅十二歲。衛王臨危繼位,改元祥興。翌年初,張世傑護送帝昺逃至新會厓山,因不敵元軍而背負少帝投海殉國,南宋正式覆亡。

  本地鄉民為紀念二帝留駐的事跡,於先帝停駐的小丘(聖山)之巨石刻鐫「宋王臺」三大字作憑弔。惟年代久遠,無法查知刻鑿時間,僅知「清嘉慶丁卯重修」,證明十九世紀初以前已存在。

  1899年,定例局議員何啟爵士有鑒工人在聖山採石,提請港府立法禁止,通過香港史上首條保護古蹟的法例——《保存宋王臺勝蹟條例》,並豎立石碑明令:「此地禁止採石,以保存宋王臺古蹟」;1915年,港府意欲拍賣該地,前清太史賴際熙等籲請港府永遠保留古蹟,並得批准在古蹟修築石欄保護。

  香港淪陷後,日軍擴建機場遂炸毀聖山採集石材,令宋王臺的巨石斷成三份,幸而「宋王臺」三字絲毫無損,得以保存,至於周邊街道則被夷為平地。現時所見碑石,規模僅原石之三分一,於戰後在聖山遺址重置,並闢為公園,港府為表尊重,並請史學家簡又文教授撰作《九龍宋王臺遺址碑記》,記述史蹟沿革。

  周邊尚有幾處傳為宋代遺蹟,除露明街上帝古廟門框、衙前圍村及侯王廟可參訪外,已消失的尚有晉國夫人墓(今聖三一堂)、王母梳妝石(美東村)等,以及福佬村道、衙前圍道等街道名以資緬懷。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

  電郵:shkh.org@gmail.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