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語堂故居是中西合璧的白牆藍瓦別墅,別具一格\網上圖片
上星期寫到台灣東吳大學內的錢穆故居,這裏地靈人傑,孕育了張曉風、張曼娟、王偉勇、鹿憶鹿等東吳墨客,而沿着東吳大學上陽明山,又出現另一位大文豪的故居。他是上世紀語言及文學家、哲學家、旅行家,這裏就是幽默大師「林語堂故居」,現由東吳大學經營。
林語堂(1895-1976年),原名和樂,又名玉堂,福建龍溪(漳州)縣人,生於基督教家庭,父親是牧師。他曾在《八十自敘》中提到影響他童年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父親。他寫到「真令人敬畏,給人靈感、誘惑人的高山;一峰連着一峰,神秘、幽遠、壯大。」所以,他在晚年選擇了貌似福建故鄉景色的陽明山,遙遠可欣賞觀音山,景色迷人。故居由林氏親手設計,以四合院建築模式,結合西班牙的設計風格,成為中西合璧的白牆藍瓦別墅,別具一格。
林氏長期居住國外,有不少英文及翻譯作品名揚海外,其中「幽默」一詞的誕生,可從林語堂說起。林氏在1924年《晨報副刊》發表了《徵譯散文並提倡「幽默」》和《幽默雜話》,當中把Humor音譯為幽默,故「幽默」一詞從此面世。其後,他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極力提倡幽默文學,故被稱譽為「幽默大師」。他的積極樂觀和幽默個性是受他父親影響的。
林語堂形容父親為人樂天,是不可思議的理想主義者,對他的人生影響頗大。他和父親一樣,自信、快樂和熱情。他的部分作品流露熱愛文化、自由與生活,例如《生活的藝術》、《不羈》、《兩腳踏中西文化》等。同時,他酷愛蘇東坡的一生豁達,當遇到人生低谷時,亦能一笑受之。他寫到,蘇東坡的人生故事提醒他時刻要過得快活。林氏在暮年一邊享受山林之樂,一邊完成《無所不談合集》,當中有談論台灣教育及文化的現象,這成為研究他晚年思想的作品。今天,林語堂長眠於故居後園,繼續樂隱山林之中。
(名人故居.十一)
職訓局語文講師 謝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