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孫中山與上海

時間:2016-11-18 03:15:07來源:大公網

  上海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旅客。今年七月,上海迪士尼樂園開業,可能是當時香港人甚感興趣的「大事」。同時,今年亦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將到上海參與考察及交流活動的學校,可考慮加入一個與孫中山有關的景點──上海孫中山故居。我每次帶隊去上海,都會參觀該處並進行教學活動,向同學講述一段「孫中山與上海」的歷史,不但可加深他們對孫中山的認識,又可學習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上海孫中山故居實在是一個理想的教育歷史地點。

  在上海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上,有一幢歐洲鄉村式樣的小洋房,這就是上海孫中山故居。從1918年至1925年,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正是居住於此。孫中山自1894年創建興中會,就一直奔波於海內外策動起義,自己卻連一個固定的住所都沒有。為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這棟住宅捐贈給他。這裏是孫中山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也是他思想發展的歷史見證地。

  1912年,孫中山為振興中國實業,而奔走大江南北,黃河上下,思索中國富強之路。1918年他入主這棟住宅後,開始潛心研究革命理論,「閉戶著書,不理外事」,寫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劃》(兩書連同1917年寫成的《民權初步》,合編為《建國方略》)等重要著作。《建國方略》提出了包括交通、商港、鐵路、農業、造林等十大建設;興建北方、南方、東方三大巨港;鋪築十萬英里鐵路、一百萬英里公路等規劃。

  要實現如此全面的現代化計劃,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借助外資,實行「開放主義」,借助外國之資本主義的模式改造中國的社會主義,並同時借助外資。孫中山相信,中國要提升國力,所缺少的不是人力和資源,而是資本。胡適在讀畢《建國方略》後,曾有以下的評論:「中山先生一生所受的最大冤枉,就是人都說他是理想家,不是實行家。我所以稱中山先生做實業家,正因為他有膽子敢定一種理想的《建國方略》。」1922年,孫中山又曾在上海寓所召集國民黨會議,後來發表了《中國國民黨宣言》,改組國民黨,醞釀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改寫了日後中國的發展。

  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將此寓所贈給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1949年,上海解放,新政權接管了這裏。1961年上海孫中山故居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故居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故居被列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孫中山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上海孫中山故居作為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