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7月30日發佈《香港營商環境報告》,展現了本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和良好營商環境。報告指出香港經濟呈現穩步向好態勢,第一季度經濟增長3.1%,第二季度預計保持增長勢頭。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是香港持續「築巢引鳳」的生動實踐——以安全穩定的環境為基,以開放高效的機制為翼,不斷吸引全球人才與企業紮根;與此同時,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在不斷助力民生的持續改善。
國安法的實施,為香港「築巢」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石。它不僅守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更重塑了市場對香港的信心。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是香港「築巢」的底氣。從CEPA升級到跨境理財通擴容,從支持創科中心建設到便利人才流動,政策紅利持續註入。「一國兩制」是香港「築巢」的獨特優勢,讓香港兼具「中國根基」與「國際視野」。作為內聯外通的樞紐,香港左手緊握祖國14億人的超大規模市場,右手對接全球產業鏈與創新資源,打造獨一無二的「雙向通道」。
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的科研成果通過珠三角的製造業基礎快速轉化,科學園、數碼港吸引約2200家科技企業入駐,1.5萬名科研人才在此深耕,帶動相關行業新增就業崗位4.2萬個;在「一帶一路」沿線,香港的金融、法律專業服務為「走出去」融資賦能,2025年上半年相關融資額同比增長28%。
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核心樞紐,香港處理着全球80%的離岸人民幣交易,日均外匯交易規模達1.5萬億港幣。通過優化債券通機制、豐富離岸人民幣產品,香港正不斷夯實「人民幣出海」的橋頭堡地位。2025年上半年,外資在港直接投資淨流入同比激增42%。香港的資本市場活力迸發,深度與廣度持續拓展。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資額141億美元,同比增長695%,集資額全球領先。8家A股企業來港上市集資101億美元,寧德時代等企業的H股表現印證了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信心。財富管理規模突破35萬億港元。國際評級機構紛紛上調香港信用評級展望。
業界積極回應政策導向,緊扣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加速推動科技融入千行百業、進入千家萬戶,尤其在民生領域,如商業管理、物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引入先進科技,提高數位化水準、便利市民生活;依託超級增值人定位,搭建跨境合作橋樑,助力內地優質產品和服務通過香港走向全球市場,吸引全球資源和技術流入香港和內地;協力打造東方學術高地,發揮香港頂尖學術資源,善用市場化手段,通過校企合作加快解決學生公寓、教學和實驗配套設施不足的突出問題。
當經濟持續向好,政府才有更多資源解決住房難、看病貴等民生痛點;當企業紛至遝來,市民才能有更穩定的工作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城市活力迸發,每個香港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斷提升。2025年上半年特區政府財政收入同比增加12.4%,這些資金正被投入到長者生活津貼上調、兒童醫療券額度增加、社區設施翻新等民生工程中。上半年香港教育投入同比增加8.7%,醫療系統新增1200張病床,公屋建設提速至每年供應5萬個單位。經濟發展的紅利正精準滴灌到每個家庭。
如今的香港,正以「築巢引鳳」的智慧,書寫由治及興的新篇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港之基」,「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是「港之梁」,開放高效的機制是「港之窗」,而全球人才與企業的彙聚,則是「港之魂」。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唯有經濟持續增長,民生改善才有堅實支撐;唯有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才能獲得持久動力。當更多「鳳凰」循着良好營商環境的信號而來,當各界攜手將「香港故事」推向世界,這座城市必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經濟繁榮與民生幸福的雙向奔赴,綻放更耀眼的東方之珠光芒。
(作者為陝西省政協常委、中西區區議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副會長)